近日,宜都市鱘龍水街潮玩嘉年華活動中的“九天玄女”飛天秀出圈,其借光影技術重現神話場景、水上飛人煙花秀以智能控制勾勒璀璨軌跡,讓人印象深刻。這場“科技+文旅”的盛宴,不僅讓傳統文化在技術賦能下煥發新生,也推動了文旅產業的創新和升級。
數字時代,為文化資源再生產提供了更多可能。通過虛擬影像與實景空間的融合,游客得以穿越時空,在傳統與現代的交織中觸摸文化脈搏;互動設備打破了“看客”與“參與者”的界限,讓每個人都能從旁觀者變成體驗的主角;而智能安全系統則悄悄托底,讓刺激的玩法有了安心嘗試的底氣。科技用“可感知、可參與”的方式,放大了旅游的新鮮感與代入感,更讓那些沉淀的文化元素,借由互動體驗走進游客心里。
煥新游客體驗的同時,科技也讓景區管理更“聰明”。AI系統實時匯總游客動線數據,熱門打卡點的人流密度、停留時長被精準捕捉,為調整游覽路線、增設服務點位提供依據;智能分析游客偏好,讓景區能“按需求上菜”。從安全保障到服務優化,科技正讓景區管理從“憑經驗”變成“靠數據”,效率與體驗同步升級。
事實上,鱘龍水街的熱鬧,只是智慧文旅的一個切面。從萬達廣場的裸眼3D、VR全景營造沉浸式消費場景,到鱘魚工廠以工業旅游揭開科技農業的面紗;從三峽千古情實景演藝激活地域文化基因,到宜紅茶借文創開發與賽事運營拓寬傳播邊界……數智思維重構產業價值鏈,將文化資源轉化為可感數據,讓傳統服務升級為智能體驗,催生“老樹新枝”的產業活力。
擁抱創新時,我們亦需前瞻性地關注技術應用的成熟度、設備運維的可靠性及普惠性等課題,持續筑牢安全底線,優化制度設計,確保科技紅利惠及更廣泛群體。
當科技“懂”文化、旅游才能真正“嗨”起來,而這樣的探索,本身就是縣域文旅升級的生動樣本。 (宜都市司法局 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