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全市村(社區)黨組織和廣大基層干部認真落實上級工作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涌現出一批政治過硬、業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好支部”和“好支書”。為推動全市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強化正向激勵,進一步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市委組織部和市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好支部好支書】專欄,介紹一批“好支部”“好支書”的先進事跡。今天請看第三期《弭水橋村的“磁鐵”密碼》。

宜都融媒訊(記者 朱敏 李勝藍 程國毅)從“渙散村”到“明星村”,弭水橋村的十年蝶變,詮釋了“磁鐵支部”的力量。年接待游客20萬人次,十年零信訪的背后,是黨支部用“五條規矩”打造的強大磁場,讓干部圍著群眾轉,讓民心向著組織靠,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好支部離不開好支書,2014年,退役軍人劉大衛上任,針對群眾反映的原“兩委”班子服務意識差、干部能力弱等問題,他帶頭立下“五條規矩”。

“要做到每戶必訪、群眾有事半小時到場、第一時間抓落實、執行政策一碗水端平、公家錢不亂花?!币硕际形逖廴傚羲畼虼妩h總支書記劉大衛介紹道。


村“兩委”班子走遍877戶村民,收集的500多條意見化作51公里硬化路、26座新橋梁和100%入戶的自來水管網。十年淬煉,“五把鑰匙”解開了千把鎖。
宜都市五眼泉鎮弭水橋村5組村民武詩榮感慨地說:“群眾心里都有桿秤,只要是為群眾辦事,群眾都會支持。”


102名黨員就是102面旗幟。村里設置設施管護、帶領創業等8類志愿服務崗,把黨員凝聚到產業鏈、服務鏈上來。村民無償讓利支持村級建設,“資源變資產”、丑溪變景區,2014年引進的三峽九鳳谷景區,每年為村集體帶來60萬元收入,外出務工者紛紛返鄉在家門口就業。
宜都市五眼泉鎮弭水橋村10組村民謝家香開心地說:“自從景區開起來了,我們就自己開農家樂,自己在家里能賺到錢,還是很開心。”


弭水橋村聯合周邊村建設鄉村振興培訓學校、三渡水微度假營地等共建產業,帶動周邊2個省級脫貧村吃上“旅游飯”。從“渙散村”蛻變成“磁鐵支部”,弭水橋村正以全省“好支部”的昂揚姿態,在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闊步前行。
面對未來,宜都市五眼泉鎮弭水橋村黨總支書記劉大衛信心滿滿地說:“磁鐵支部的引力,就是把黨的好政策變成群眾的好日子。”
(責編:李忠益 劉娟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