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全市村(社區)黨組織和廣大基層干部認真落實上級工作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涌現出一批政治過硬、業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好支部”和“好支書”。為推動全市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強化正向激勵,進一步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市委組織部和市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好支部好支書】專欄,介紹一批“好支部”“好支書”的先進事跡。今天請看第四期《中光社區的“三線”新生》。

宜都融媒訊(記者 夏夢瑤 何明君)高壩洲鎮中光社區,前身是國營388廠的家屬區。面對企業搬遷后設施老化、人口老齡化等現實挑戰,中光社區黨總支以服務凝聚人心,用文化激活發展,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振興之路。
中光社區黨總支在深入走訪中,發現老職工對三線建設歷史懷有深厚感情。經充分討論,決定將集體記憶轉化為社區資源,籌建三線文化展覽館的設想獲得居民積極響應。沒有資金,就像燕子銜泥般爭取籌措。沒有展品,居民紛紛捐出老照片、老工件,自發組成“史料審核團”。2024年春,全國首個以三線軍工船舶為主題的展覽館在原中光職工大澡堂舊址落成。

中光社區黨員李功臣說:“社區舉辦展覽館的時候需要一些老物件,我就把自行車拿出來,本身年頭比較長了,對我來說很珍貴。社區要把它作為一個展品,我也很高興,很感動?!?/p>
文化展覽館的建成,成為社區發展的轉折點。社區趁熱打鐵,推動“文化+”融合發展,開發沉浸式研學課程,推出軍工搪瓷杯、帆布包等文創產品,聯合商戶打造“參觀——體驗——消費”服務鏈。通過盤活社區資源、發展特色文旅,社區集體經濟實現穩定增收,周邊商鋪營業額提升逾40%,文化資源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

高壩洲鎮中光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鄒曉龍表示:“作為基層黨組織,就是要服務好居民,同時把社區的資源盤活用好。把文化傳承和社區發展結合起來,既讓老文化活起來,又為社區帶來可持續發展的活力,實現文化傳承與社區發展的雙贏?!?/p>
這份發展成就,源于社區黨總支多年來扎實的群眾工作。重整社區的第一步在于凝聚人心,社區黨員干部下沉網格,建立“分片包戶、每戶必訪”工作機制。四年來,累計協調解決了房產證辦理、公交線路開通、社區醫務室設立等歷史遺留問題及其他問題近千件,贏得了居民的信任。

中光社區老居民張少英在這里住了58年,早就把這里當成了自己的家。她感慨道:“社區里很關心我們老人,(我們)一般有事都給社區打電話,(工作人員)馬上就去,過節還送餃子到家里來,挺溫暖的?!?/p>

在解決實際困難的同時,中光社區還通過一系列暖心活動凝聚社區情感。連續四年的周一升旗儀式、每季度的“銀齡壽辰”集體生日宴、除夕送“幸福水餃”、每日“聽聲見人”關愛行動,這些看似平常的堅持,已成為社區最牢固的情感紐帶。
“我們的服務是以居民需求為核心的貼心式服務,注重回應(居民)個性化深層次需求,通過主動傾聽、快速響應,用有溫度的互動替代機械的流程,讓居民感受到被重視,被關懷?!备邏沃捩傊泄馍鐓^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鄒曉龍補充道。
(責編:李忠益 劉娟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