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記者 朱敏)市政協九屆四次會議上,政協委員易華芹、梅傲雪提交了《關于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的建議》的提案,聚焦學生心理健康素養提升與服務體系優化。市教育局積極響應提案內容,以家校共育為核心、專業培訓為支撐,持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體系,切實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守護防線。
![]()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近年來,我國18歲以下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與精神障礙患病率呈上升趨勢。當前,我市在推進家庭教育指導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仍需高度重視。
“作為在一線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的確發現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易華芹表示,“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期望通過提案這一窗口,向市委、市政府及社會各界傳遞需求,爭取能得到更多協同化機制的完善,能得到更多的社會關注。”
![]()
市教育局高度重視委員建議,從源頭預防、過程疏導和資源整合等多維度綜合施策,進一步推進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家庭作為個體成長的關鍵環境,在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中作用獨特。市教育局構建家庭教育指導課程體系,強化家校協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新學期伊始,陸城一中組織七年級新生家長召開家長會。針對小升初過渡期,學校既講解初中學習生活特點,又分班交流個性問題,通過案例解析、專家指導和教師溝通,幫助家長了解學生心理特征。
![]()
“今天,第一堂課就是家校共育。關于孩子沉迷手機的問題,我感覺這個話題很好,我們家長要清楚孩子在學校的情況,老師也要了解孩子在家里的具體情況,看見視頻里面專家教的一些方法,我們也學會怎么及時跟孩子去溝通,要從孩子的心理去關注他。”陸城一中學生家長李小林感慨道。
宜都市外國語教育集團陸城一中校區執行校長李秋義介紹:“我們當時一共提供了50個話題,由我們教育集團內的家長1300多人在線選擇,選出了24個家長最感興趣,覺得面臨最多的話題。然后,我們開發出來這24節課,涵蓋了學習興趣的培養、親子關系的溝通、學生情緒的處理、學生心理健康等這些常見的問題。”
2024年以來,全市中小學開發形成“通識+專題+活動+線上”四類家庭教育課程體系,通過班主任授課、專家進校、線上學習和實踐體驗等方式,提升家校共育實效。
![]()
作為心理健康教育“主陣地”,市教育局組織實施“向陽花”種子計劃,每月開展主題培訓,覆蓋小初高各學段,通過“專題學習、設計打磨、實際運用、成果評比”四個步驟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同時邀請專家團隊指導,重點加強教師在危機干預和個案輔導方面的專業水平。
“我們以心理老師的專業勝任力提升為核心,每月開展一次教研活動。”市教學研究室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潘素容介紹,教研活動圍繞中小學生的人際交往、情緒調試、認識自我、學會學習、升學擇業等方面的專題理論學習,“幫助心理老師在危機干預、個體團體輔導、教學設計活動中,全面提升心理老師的專業能力。”
![]()
目前,我市已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預防、發現、干預和救援工作機制。聘請專家43人,組建家庭教育教研組7個,已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活動26場次,廣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成立向陽花心理援助志愿服務隊,開設“宜心向陽”微信公眾號,組織心理健康團輔200余場、個輔300余人次,推出科普知識66期。學校心理健康工作機制得到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素養提升,預防和求助意識顯著增強。
市教育局副局長姚明華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堅持預防為先、綜合施策。一是深化五育并舉,落實每天兩小時體育鍛煉和課間15分鐘休息,開展‘月月有賽事’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二是規范辦學行為,深化教輔材料和校園餐治理,優化作業設計,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保障學生充足睡眠和營養膳食。三是推進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探索開展學校社會工作,凝聚全社會關心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育人合力。”
(責編:李忠益 劉娟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