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魏珊珊 彭心莉)11月5日,宜都市應急管理局主要負責人陳鳳彪在全省市縣應急管理局局長及省廳青年干部提升履職培訓班上,以《提升“應”的能力,降低“急”的概率》為題進行授課。
據悉,近年來,宜都市應急管理局始終圍繞“防、抗、救”全方位發力,先后獲得了全國應急管理立法試點縣市、全省智慧消防物聯網系統防控試點縣市、全省基層應急管理綜合改革試點縣市、全省自然災害精準預警試點縣市。
打破體制壁壘,構建高效協同的組織保障體系
在全省主動承接五項應急管理綜合改革,先后啟動安全生產隱患追溯機制、智慧消防物聯網建設、危化企業差異化監管、工貿企業分級分類監管,將監管職能延伸至基層末梢。
聚焦安全生產綜合監管職責,優化完善安全生產工作體系,總結形成“風險研判、專題會議、調度通報”等十項“平時工作機制”,創新建立應急狀態下“十項嚴管措施”,敏感時期實現平急轉換“一鍵啟動”,有效壓實責任鏈條。
探索實施“一患一策、一患一驗、一患一檔”等督導幫扶制度,狠抓排查整治閉環管理,連續6年實現生產安全事故“一無四降”總目標。
打破信息壁壘,完善精準高效的叫應預警體系
調整完善防災減災救災指揮協調機構,規范建立安全風險月提示、極端天氣適時會商、臨災暴雨預警“叫應”和應急聯動機制,實現綜合防范。
聚焦城市生命線工程、公共安全、生產安全、自然災害等4個方面18個領域的具體風險,分期構建“城市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平臺”和“自然災害精準預警平臺”,實現了水庫防汛、山洪災害、城市內澇、地質災害、森林防火、低溫雨雪等領域應急管理智能防控全覆蓋。
持續匯聚涉災核心數據,挖掘數據聯動價值,動態調整致災閾值與聯動規則,確保預警響應精準契合實際需求,全面提升自然災害科技防御水平。
打破機制壁壘,打造多元聯動的救援實戰體系
按照“立足實際、統籌規劃、按需發展、突出重點”的思路,全面實施以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為主力,專業(社會)救援隊伍為協同、基層救援隊伍為補充的應急救援力量建設,推動專職、兼職、基層和社會隊伍共同發展,形成政府隊伍和社會力量互補的應急救援合力。
持續強化應急指揮部建設,通過優化完善信息報送、救援聯盟、物資調撥、應急指揮“四項機制”,建立指揮調度、信息共享、預警叫應、應急保障、科普宣教“五個”平臺,逐步完善了“1+2+N”的指揮模式,打造了集態勢感知、預報預警、風險研判、叫應反饋和調度指揮于一體的應急指揮“中樞大腦”,形成“統分結合、協調聯動、共建共管、關口前移”的應急救援工作格局。
采取組建三支隊伍、建立四項機制、搭建五個平臺等措施,成功打造數據驅動型救援體系,形成“統分結合、協調聯動、共建共管、關口前移”救援工作格局。
(責編:向姝 李華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