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 聶家河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按照前端排查防控、中端聯動調解、末端積案化解的全鏈條治理思路,推動民情主動反饋、矛盾源頭化解、積案合力攻堅,全面激發了基層治理新動能。2025年,轄區信訪案件數量同比下降27.1%,12345熱線數量同比下降17.3%。
下沉式訪民情,把實事辦在心坎上

把惠民政策遞下去,把社情民意帶上來。以“百名機關干部下沉到村、召開千場群眾議事會、遍訪轄區萬名群眾和市場主體”為內容開展“百千萬”走訪行動,推動機關干部到村報到、到村服務、到村推進、到村監督、到村受評;精準化傳達惠民政策,清單化收集社情民意,條目式推進問題整改。截至目前,全鎮共召開屋場會146場,累計走訪黨員群眾5284戶,現場解釋答疑238項,收集問題建議991條,解決實際問題769項,變群眾“問題清單”為“幸福賬單”。
把治安力量沉下去,把平安反饋傳上來。按照“2+3+6”主防運行模式落實“一區一警、一村一輔”,由所長、指導員雙主管統籌,3名民警牽頭負責3個警務區,6名輔警全覆蓋進駐村(社區)參與治理。每名輔警每周全職駐村兩天,承擔矛盾糾紛調解、治安巡邏防控、安全隱患排查、信息采集上報、普法宣傳及應急響應等具體職責。目前已走訪群眾1032戶,發放平安建設聯系卡5000余張,10月警情同比下降25.5%。
把服務觸角伸出去,把一線動態收回來。推動科技智慧賦能,常態化做好家庭矛盾風險摸排系統管理,精準掌握流動人口、重點人群等動態信息;發揮“雪亮工程”作用,實現視頻監控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幫助群眾找回失物、牲口及走失人員34起;推廣使用“12123”APP“視頻快處”功能,8月以來快速處置交通糾紛12起;落實“一標三實”,創新“五彩漁洋”網格分色工作法,用五種色彩在全景地圖上對不同家庭進行標注管理,讓治理可視化、精準化。
主防式盯源頭,把矛盾化在萌芽上

強陣地聚合力,建強聯動“橋頭堡”。規范打造鎮村綜治中心,完善指揮調度、多元調解、心理咨詢等功能設置,以綜治為核心,統籌五辦三中心、10個村(社區),聯動社區民輔警、人民調解員、網格員、心理咨詢員等力量通力協作,以矛盾風險大排查、矛盾糾紛實質化解、重點人群幫扶管控、社會治安整治四大專項行動為抓手,一體化推進12345熱線辦理、信訪案件處理等工作,構建聯防聯控主陣地。今年,該鎮平安辦下沉一線協調63次,走訪重點人群50余次。
優隊伍細網格,打造調解“生力軍”。細化上下兩級治理網絡,向上根據轄區地理和產業特點,組建山上片區“茶安隊”、山下片區“桔安隊”、集鎮片區“商安隊”三支調解隊,組織茶商茶農、桔商桔農、個體工商戶聯調聯處行業內因價格、生產、經營等產生的矛盾糾紛;向下以20戶為單元建立微網格,由群眾推選積極分子擔任治安中心戶,運用“十聯工作法”,摸排治安及交通隱患13處,就地化解矛盾糾紛56起。


建制度明措施,織密防控“預警網”。建立“日排查、周研判、月例會”工作制度,構建“排查-化解-鞏固”全鏈條風險排查機制,通過信訪聯席會議統籌協調、集中研判、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實現矛盾風險常態化排查、聯動式化解、長效化鞏固,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重要節點實行日排查、“一日兩報”和領導接訪制度,確保情況可控。今年以來,針對婚姻、家庭、情感、鄰里、債務“五類”矛盾糾紛及28類重點問題,摸底排查累計1000余次。
穿透式攻難題,把積案解在心窩上
機制破題尋癥結,讓積案“見陽光”。針對信訪積案時間跨度長、涉及主體多、成因復雜等痛點,實行“五個一”工作機制,即一名包案領導牽頭、一個責任主體落實、一次會上專題研究、一套定制化解方案、一套精準穩控措施。今年以來,市級領導入戶走訪調查6次,鎮黨委書記組織并參與各類積案集中研討會10余次,讓積案從庫房走向現場,引導群眾敞開心扉,全面梳理問題脈絡,找尋問題突破口,制定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包案攻堅破僵局,把舊賬“理清楚”。翻透“陳年舊賬”,攻克一批“骨頭案”“釘子案”。包案領導帶頭開門接訪、帶案下訪、重點走訪,帶領專班“地毯式”“翻底式”深挖線索實情,“換位式”“解剖式”研討分析,“精準式”“銷號式”解決問題,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化人、以法正人。今年以來,該鎮領導班子累計接訪下訪56次,合力化解各類信訪問題49件、歷史信訪積案10件、歷史矛盾糾紛4起,有效降低風險隱患。

法治閉環固成效,讓民心“暖到底”。為各村(社區)配備法治村主任,培養法律明白人,提供常態化法律咨詢和援助;將積案化解作為普法教育宣傳的新起點,今年以來,鎮平安辦、派出所、司法所到村(社區)、學校等場所開展法治宣傳、禁毒教育等普法活動80余次。建立“3天、30天、3個月”周期回訪機制,對矛盾糾紛、信訪案件、12345熱線辦理跟蹤問效,確保案結事了心平。
(責編:向姝 李華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