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譚金晶)為系統整合與保存地方文化資源,留存城市記憶,近日,“宜都市文化和史志資料庫”(以下簡稱“文史庫”)正式建成啟用,為地方文史保護傳承工作開啟新篇章。
宜都文史庫建于宜都市檔案館內,旨在全面收集全市范圍內社會經濟、人文歷史、地貌風物、文化藝術等各領域書籍資料,構建一個覆蓋廣泛、內容多樣、種類齊全的權威資源庫,實現對全市文史資源的集中管理與保護,打造集歷史記錄、成果保存、資源利用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平臺,為宜都高質量發展提供歷史文化支撐。
豐富資源,構建宜都歷史記憶寶庫。文史庫資料目前入庫類別主要包括年鑒、地方志、黨史、宜都人文、家族家譜等。征集范圍主要涵蓋四大類別:一是全市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其所屬機構的各類公開及內部出版物,包括但不限于各類地方志、行業志、部門志、報刊合訂本、大事記及宣傳畫冊等;二是由各民間組織、行業協會出版的書籍報刊,如各類文化研究會、作家協會、書畫攝影協會等編纂的,反映民間文化、文藝創作成果的出版物;三是所有與宜都市相關的外部研究成果與文學作品,包括外地機構、學者關于宜都的研究著作,以及涉及宜都內容的跨區域文化交流記錄等;四是宜都籍或曾在宜都工作生活人士編纂的各類著作,以及本地家族的族譜、家譜等民間文獻。
優化管理,激活歷史文脈多元表達。文史庫將實行專業的分類編目和妥善保存,并面向社會各界提供查閱服務。建成后的文史庫不僅是資源保存場所,更將成為公共服務平臺。公眾可憑有效身份證件預約查閱,同時庫內設立閱覽區,配備相應設施,供讀者閱覽、摘抄和復印。為保護珍貴原件,部分稀有歷史資料將僅提供數字化副本進行查閱。未來,文史庫還將逐步推進全文數字化,建立電子數據庫,以期實現資源的遠程便捷利用與安全長期保存。
期待眾力,搭建文化共生社會平臺。文史庫的建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基礎工程。一座完整的城市記憶,不僅存在于官修史志中,也深深烙印在民間收藏的書籍里、家族傳承的譜牒中,以及個人創作的文稿內。因此,這項系統性文化工程的成功,亟需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和大力支持。歡迎并期待全市各級單位、社會團體、專家學者、民間收藏家及廣大市民,能夠積極提供線索、捐贈資料,將自己手中的珍貴文獻化為全社會共享的文化財富。讓我們共同攜手,將那些散落各處的文化碎片精心綴合,共同為后代拼出一幅完整、生動、深刻的宜都歷史與文化圖景。
關愛宜都發展的鄉賢名流、有意支持宜都文史庫建設的仁人志士,可與宜都市檔案館(市史志研究中心)聯系咨詢,聯系人:譚金晶,聯系電話:0717-4823224,18907261105。
(責編:李華 向姝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