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王血紅)在宜都市姚家店鎮長嶺崗村,80后高素質農民王嬌麗憑著一股闖勁扎根鄉土,從牽頭成立合作社破解柑橘產業困境,到搭建電商平臺拓寬增收渠道,她用實干成為村里鄉村振興的“領路人”,讓曾經的“失管園”結出“致富果”。
建合作社,老橘園煥發新生機

長嶺崗村以柑橘為主要產業,但傳統溫州蜜橘效益下滑,價格一度跌至7元一筐,不少橘園淪為“失管園”。
2019年,王嬌麗看準“規模化、專業化”的破局方向,牽頭成立“宜都小農人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吸納30名社員,租賃50畝老橘園與失管園啟動改造。她帶領社員推倒低產老橘樹,改種愛媛果凍橙、紐荷爾臍橙等優質品種;對仍有潛力的失管園,推行科學管控提升品質。

為打消社員對新品種、新技術的顧慮,王嬌麗先學先試,主動參加農業培訓掌握種植技巧,在自家橘園試驗成功后,再依托合作社開辦“田間課堂”,邀請專家圍繞修剪、施肥、病蟲害防治等關鍵環節授課。三年間,累計開展培訓16期,覆蓋960多人次。
在她的帶動下,村民種管技術顯著提升,溫州蜜柑統收價從0.5元/斤漲至1.3元/斤,愛媛果凍橙熱銷價達8元/斤,全村柑橘品改面積超300畝,老橘園重新煥發生機。
改“瑩山坡”,低效園變身“銀山坡”
長嶺崗村瑩山坡有一片240畝的柑橘園,涉及21戶農戶,因長期管理粗放、技術落后,果實產量低、品質差,效益持續低迷。

依托合作社的成功經驗與技術積累,王嬌麗組建專項技術專班,對這片橘園開展精細化改造。實施大枝修剪優化樹形、推廣綠色防控減少農藥使用、科學施肥提升果實品質……僅用兩年時間,這片曾經的“低效園”就蛻變為“宜都市柑橘精品園”,相關事跡還被《湖北日報》報道。
如今的“瑩山坡”成了名副其實的“銀山坡”,不僅吸引在外務工村民回鄉創業,還引得客商主動進村收購,村民發展柑橘產業的信心大幅提升,紛紛主動參與橘園美化、基礎設施完善,昔日冷清的山坡變得熱鬧起來。
搭“云端橋”,農產品直達“餐桌”
產業要發展,銷路是關鍵。王嬌麗敏銳瞄準電商潛力,依托合作社成立“長嶺崗村電子商務服務站”,不僅開通每日一趟的快遞車,解決村民“寄件難、取件遠”的問題,年均服務寄件200多件、收件100多件,讓村里的“三留守”人員也能便捷收發物資;更重點搭建助農銷售平臺,推動土雞、土蜂蜜等特色農產品上線,累計吸引上萬名消費者關注,240名農戶主動對接平臺銷售產品。
為讓更多村民掌握電商技能,王嬌麗手把手教種植大戶拍產品視頻、做線上推廣,先后培養出20多個柑橘銷售大戶,8個脫貧戶及10多名在外人員參與農產品帶貨。
“電商服務站+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讓長嶺崗村的農產品從“田間”直達“餐桌”,效益顯著提升,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如今,王嬌麗依然常穿梭在連片的橘園里,她的目標很明確:繼續帶領村民把柑橘產業做精做優,朝著“打造全市鄉村振興樣板村” 的方向穩步邁進……
(責編:向姝 李華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