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董平江)國慶將至,水上交通安全保障進入關鍵階段。針對轄區常年在港作業的15艘港作船(包括3艘超市船、2艘加油船、7艘污染物接收船、1艘水上維修船、2艘農用船)存在的“備案機構多、船舶種類多,安全風險差異大、聯合懲戒難度大”“兩多兩大”特點,宜都海事處港作船管理小組以松滋口執法點為陣地,深入一線開展全方位監管,強化安全與防污染管理,全力確保節前水上交通安全形勢穩定。
“線上+線下”聯動,安全意識入人心
為提升船員安全與防污染意識,管理小組推出“線上+線下”多元化宣傳組合拳。線上依托微信群、智管平臺等數字化渠道發布宣傳信息,覆蓋廣泛;線下組織執法人員深入碼頭、停泊區作業現場,通過面對面宣講會、座談會與船員交流,聚焦船舶安全作業規范、防污染操作流程等關鍵環節,針對不同崗位開展針對性培訓,確保安全要求深入人心。
科技賦能監管,秩序維護更精準
在秩序維護中,管理小組嚴格遵循“115”管理舉措體系,整合智管中心、無人機、VTS、AIS、CCTV等科技資源,構建立體化智能化監管網絡,實現24小時不間斷監控,精準掌握港作船航行、作業動態,推動人防與技防有機結合,顯著提升監管效能。
分類分級管控,動態點驗無遺漏
針對港內作業船舶動態,管理小組依托報港制度,要求船舶每日在指定微信工作群如實報告動態信息。執法人員采取“線上線下”結合模式,既通過現場巡航核查報港信息準確性、AIS系統開啟狀態、VHF通信設備使用規范等關鍵指標,也通過電子巡查遠程監控,同時根據超市船、加油船等不同類型作業特點,制定差異化監管方案,實施分類分級精準管理,確保監管全覆蓋、重點突出。
筑牢核心防線,防污染與安全雙落實
防污染與安全管理是監管核心。管理小組建立常態化檢查機制,通過定期專項安檢、多部門聯合檢查、突擊抽查等形式,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立“一船一檔”電子數據庫系統,詳細錄入每艘船舶的技術參數、適航證書、船員資質等基礎信息,實時更新日常監管記錄,確保船舶適航、船員適任。此外,嚴格執行禁限航管理制度,依托氣象預警系統,在惡劣天氣來臨前及時發布航行管制指令,采取臨時停航、限速航行等分級管控措施,全力保障安全。
下一步,宜都海事處將繼續優化完善港作船管理體系,發揮“1中心6小組”專業優勢,通過科技賦能提升監管效能,筑牢轄區水上安全防線,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責編:李華 向姝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