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鄧金虎)在第十個中華慈善日到來之際,宜都市雅斯國際廣場人頭攢動,一抹抹“志愿紅”成為街頭最溫暖的風景線。9月5日上午,宜都市義工協會組織志愿者與市民政局、慈善協會工作人員一起在此開展慈善法宣傳活動,通過發放資料、現場講解等方式,向過往市民普及慈善法律知識,傳遞“弘揚慈善精神 匯聚愛心力量”的公益理念。
活動現場,志愿者們耐心向市民分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宣傳手冊,針對2024年9月5日起施行的新修改內容進行重點解讀。“阿姨,您看這里,新慈善法專門增設了應急慈善章節,以后遇到重大突發事件,咱們的愛心捐贈會更規范高效。”志愿者羅遲明一邊指著手冊圖表,一邊解釋慈善法修訂的核心要義。不少市民駐足咨詢個人求助與慈善募捐的區別、捐贈稅收優惠等問題,志愿者們結合案例逐一解答,讓法律條文變得通俗易懂。
據了解,此次宣傳重點涵蓋慈善組織認定程序、公開募捐規范、捐贈人權益保障等內容。針對市民關心的“如何確保善款用在實處”問題,志愿者詳細介紹了慈善法對財產管理的嚴格規定:慈善組織需將募集財產登記造冊、專款專用,重大投資方案需經決策機構三分之二以上同意,且每筆善款的接收、分配和使用情況都要公開透明。這些講解讓市民對慈善活動的規范性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作為宜都市公益事業的重要力量,義工協會多年來持續踐行慈善精神,從“守護清江碧水”凈灘行動到“樂善助學”公益項目,從中秋慰問抗戰老兵到街頭普法宣傳,該協會始終活躍在志愿服務一線。截至目前,協會已累計幫扶困難青少年超500人次,發放愛心資助款和物資價值近百萬元,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
“慈善不僅是愛心,更需要法治護航。”宜都市義工協會負責人表示,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是新時代慈善事業發展的法治保障,既明確了政府及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也規范了慈善組織和捐贈人的權利義務。通過此次宣傳,希望讓更多市民了解慈善法、運用慈善法,共同營造“人人關心慈善、支持慈善、參與慈善”的良好氛圍。
此次街頭普法活動共計發放宣傳資料300余份,解答市民咨詢100余人次。
(責編:李華 向姝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