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曹雪琳)“這個動作非常有創意,我怎么就沒有想到?”“看我的!是不是很有氣場。”“我知道我知道,還可以這樣……”8月19日,兩場以《挑戰不可能的自己》為主題的百人大型心理團輔活動在宜都市專職網格員隊伍中熱烈展開。
專業心理咨詢師引導來自基層社會治理一線的網格員們,通過深度互動與科學疏導,緩解長期累積的職業壓力,提升心理韌性。這是工會組織對“城市守護者”的深切關懷,也是宜都市總工會“宜心工護·幸福賦能”職工心理健康服務項目扎實推進、精準發力的一個生動縮影。
近年來,宜都市總工會持續深化“工會牽頭+專業支撐+企業協同”的服務模式,用心用情譜寫工會組織守護職工“心靈綠洲”的溫暖篇章。

“點單式”模式精準對接需求
市總工會以職工真實需求為圓心,組建專班深入重點企事業單位、工業園區、社區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聚集區30余次,通過座談、訪談等多種形式,扎實開展職工心理痛點前置調研。依托“宜都工人”微信公眾號平臺,精心設計“宜心工護·幸福賦能”課程清單,上線點單通道,實現線上預約線下服務。同時,建立高效的“單位點單-項目組派單-專業心理咨詢師接單”響應閉環,訂單接收后,迅速根據課程主題、時間地點要求,精準匹配并調度專業師資力量,確保服務需求得到最快響應、最優配置,極大提升了服務效率,使資源調度更趨科學化、精細化。
“分眾式”賦能靶向化解痛點
市總工會著力在服務的分眾化、精細化上下苦功,精心構建“1套基礎通識課程+N套特色定制課程”的“1+N”課程體系,為特定群體量身定制綜合性的賦能方案。基礎課程涵蓋壓力管理、情緒調適、職場適應等所有職工普遍需要掌握的核心心理健康知識和基礎技能,特色課程則深度聚焦不同行業、群體的特殊心理訴求。服務團隊們深入車間,利用工歇時間開展“倦怠預防+團隊凝聚力提升”為主題的“心理微講堂”;為網格員組合“共情疲勞管理”+“危機干預基礎”;在工會驛站、司機之家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組合短平快、易掌握的“突發情緒急救”+“職業認同強化”資源包……真正實現場景適配職業,服務觸手可及、融入日常。

“聯動式”護航筑牢長效機制
著力構建多方協同、資源整合、能力內化的長效運行機制,確保心理關愛服務“長流水、不斷線”。匯聚三峽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高校心理學專業力量,引入湖北日報傳媒集團三峽分社的傳播優勢,共同開展核心課程研發、優質師資輸送、專業服務落地,深度參與典型案例挖掘、服務模式提煉及品牌影響力塑造,為項目提供堅實的智力與專業保障。高度重視本地心理健康服務力量的培育與儲備,通過系統培訓、專家帶教、實踐鍛煉等方式,培養一支“帶不走”的本土講師和心理服務志愿者隊伍。
截至目前,宜都市總工會“宜心工護·幸福賦能”職工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已直接惠及職工近1000人次,開展心理講座、團輔等10余場,有效筑牢了全市職工幸福生活的心理基石。
(責編:李華 向姝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