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劉啟梅)9月1日,宜都市農業生態環保中心技術人員在清江附近的雞頭山村地表徑流國控監測點,有序開展水樣采集工作。技術人員現場采集9個集流池的徑流水樣及雨量收集器的降水量樣品,并詳細記錄監測地塊近期農事操作信息。
該監測點于2015年經反復選址后建成,建設過程中得到了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土肥研究所的技術支撐。監測點位于一村民的柑橘園內,主要聚焦山地丘陵區15°緩坡非梯田柑橘園的氮磷流失問題。為探索減少因降雨引發地表徑流導致的土壤氮磷流失有效路徑,監測點設置了常規施肥、常規施肥+生草覆蓋、優化施肥+生草覆蓋3種種植模式,通過適時監測與科學研究,為相關治理工作提供數據支撐。
據統計,2025年該監測點已采集地表徑流水樣5次共45個、降雨量水樣22次共22個。樣品采回后均即時進行冷凍保存,計劃于全年分上下半年兩批次送往省農科院植保土肥所,進行氮磷流失量化分析。
近期,宜都市農業生態環保中心以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及小流域綜合治理攻堅為重要抓手,積極推廣綠色農業技術。目前,已集成推廣種肥同播技術0.6萬畝,普及配方肥、緩釋肥等新型高效肥料38萬多畝,種植綠肥2萬多畝,推進畜禽糞污綜合利用5萬多畝,帶動肥料利用率提升近1個百分點。如今,潔凈的小流域正持續為當地鄉村振興與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責編:李華 向姝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