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江紅艷)宜都市蟬聯全國百強縣市,成為高質量發展城市典范。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安全,宜都市在推進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堅持因地因情制宜,下足防災減災功夫,做好防災減災文章,全力護航安全發展。
工程提級,防災減災煥發新氣象。陸續推進沿江涵閘泵站更新改造,防洪排澇標準能力顯著大幅提升。逐步推進堰塘和中小流域分類系統治理,實現水清、岸綠、河暢、景美。實施穿城而過的解放排洪溝整治,成為內澇治理和城市更新的典范。通過大力推進群眾飲水提質提效和大水廠大管網大延伸工程,山區鄉鎮因旱飲水難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建成市級應急指揮中心、應急物資儲備庫和重點鄉鎮片區消防站所,應急指揮調度和搶險救援得到有效保障。一處處防災減災工程的推進實施和煥新升級,使水旱頑疾得到有效治理和消除,防災應急短板得到有效填補和加強。防災減災硬支撐強化煥發新面貌,讓城鄉融合發展基礎更堅實。
工作創新,防災減災觸發新活力。向上爭取并扎實推進深化農業用水權改革、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數字孿生灌區建設、水預算管理等試點工作,探索形成“宜都模式”,管好水用好水,節約水保護水,為水旱災害防御走出新路徑,為全市安全發展做好水保障。每年安排一定投入購買“幸福宜都 普惠民生”綜合保險和應急救援補償保險,為不同人群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故災難提供兜底保障。以“345”方式打造區域融合型10分鐘救援圈,讓面對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的預防響應更迅捷。建設防災減災綜合教育基地,災害防范宣傳情景式生動走向百姓。一項項防災減災工作的創新落地和有效施行,防災減災防線變得更全面,災害防范應對變得更從容。防災減災軟實力持續展現新活力,讓經濟社會發展安全支撐更堅實。
科技賦能,防災減災激發新動能。新橋河流域上新建的三座氣盾壩在今年汛期強降雨期間通過智能監測系統適時調度降壩泄洪和升壩蓄水運行,讓河道防洪保安和蓄水保灌實現雙贏保障。建設綜合減災輔助支撐平臺,整合多部門監測感知設備和數據匯集共享,實現“一屏觀全域,一網聯全市,一腦統全局”,為防災應急提供全面及時的資源數據支持。開發“智慧減災”程序,基層災害情況實現實時隨手拍傳報。打造智慧消防物聯網平臺,數千余個“智慧哨兵”全天候悄然守護老舊小區消防安全。一個個智慧化防災減災系統的試點建設和推廣應用,災害防御有了“千里眼”和“順風耳”,災害預警處置實現靶向秒級叫應響應。防災減災科技力激發呈現新動能,讓全域安全發展支持更穩固。
(責編:李華 向姝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