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劉啟梅)眼下正值水稻生長黃金期,也是農業試驗的關鍵階段。8月27日,宜都市農業生態環保中心技術團隊走進松木坪鎮茶元寺村,在水稻“3414”試驗田開展專項測產工作,為后續優化本地水稻種植方案、確定科學施肥配方提供核心數據支撐。
本次田間試驗測產技術團隊由宜都市農業生態環保中心的4名年輕干部組成。現場,他們以兩人為一組分工協作,在14個不同的水稻試驗田小區內有序開展作業:躬身田間測量株高、仔細清點稻穗數量,每一項數據都實時記錄在冊。
“所有數據必須源于最真實的田間環境,這樣才能確保后續分析的準確性。”團隊成員陳磊介紹,完成測產后,他們將對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最終敲定最適配宜都的水稻種植施肥配方。
據悉,為保障試驗數據完整,這支年輕團隊每月需多次往返試驗田,跟蹤記錄水稻各生育期生長狀況及農事活動,為此次測產積累了扎實的基礎數據。
宜都市農業生態環保中心主任周幫國介紹,近五年來,該中心耕肥團隊嚴格落實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要求,累計開展水稻、玉米等作物化肥減量增效試驗近40次,推廣相關技術面積超7萬畝。2024年數據顯示,宜都市化肥使用折純總量較2020年減少5.7%,實現持續下降;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穩定保持在90%以上,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達43%以上,同時高質量完成2700個點位取土化驗整改任務。
如今,宜都市已順利通過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縣級自驗及宜昌市級驗收。這一成果不僅標志著該市在化肥減量增效、測土配方施肥等領域取得階段性突破,更為后續推進農業生態化、綠色化發展筑牢了根基。
(責編:李虹 劉娟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