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肖懿娜)為深化青少年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讓“中華民族一家親”理念浸潤童心,同時豐富暑期文化生活,8月25日,陸城街道清江社區沙畫活動室里,一場專為青少年設計的民族團結主題沙畫公益課如期開課。10余名社區青少年與祖輩攜手參與,以沙為筆、以畫寄情,在指尖細沙流轉間,觸摸民族團結的深厚內涵,感受各民族交融共生的溫暖力量。
課堂上,沙畫老師以象征團結的“石榴”為創作起點。指尖輕捻細沙,在沙畫板上快速勾勒鋪陳,轉瞬之間,一顆顆粒飽滿的石榴便躍然板上,引得孩子們陣陣驚嘆。
“這石榴就像咱們的祖國大家庭,56個民族如同石榴籽般緊緊抱在一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老師一邊繼續演示,一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民族團結的意義。隨后,指尖輕掃、細沙重組,畫板上的石榴悄然“蛻變”:果蒂緩緩延伸,化作一頂精致的民族頭飾,再添幾筆輕描,一位身著鮮艷民族盛裝、笑容明媚的“民族小姐妹”漸漸“浮現”。
看到生動的“民族小姐妹”畫面,孩子們眼睛發亮,紛紛拿起工具嘗試創作。他們或鋪灑彩沙,或勾勒線條,畫出壯族繡球、哈薩克族冬不拉。細沙滑落的沙沙聲中,稚嫩的指尖與民族文化悄然對話,讓“民族團結”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觸手可及的創作溫度與文化共鳴。
“比起單純‘講道理’,孩子們更愿意通過體驗去‘感受’。”清江社區負責人表示,此次沙畫公益課通過“沙畫+”模式,將民族團結知識與理念融入創作過程,讓教育脫離生硬灌輸,變成沉浸式的文化體驗。接下來,該社區還將持續推出“沙畫+”系列課程,把這種生動的教育形式延伸到更多領域,讓青少年在體驗中收獲知識、提升認知。
(責編:向姝 李華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