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許丹丹)在陸城的村頭巷尾,活躍著一群“土專家”——老百姓自己選出來的“法治村主任”。這些“土專家”左手握著法律條文,右手揣著鄉土人情,既能用老百姓聽得懂的土話把政策講明白,也能把情和理算清楚。有了這些懂法又貼心的自己人,法律條文不再只是紙上的字,它走到了田埂邊、樓棟里,成了老百姓實實在在能用得上的“法治靠山”。
征地補償的“精準丈量”
“楊主任,這補償款到底咋算得?”十里鋪村的老許拿著發皺的補償協議在村委會門口來回轉悠。村道擴建占了他家責任田,這種情況按照村規民約只補青苗費,可他總覺得青苗費補償款總比他自己算的少了些。
“走,咱去地里看看。”法治村主任楊開財說罷便扛起卷尺一路走到了老許家的田埂上。
原來,老許農田里的附著物在征地初始評估時被登記成了普通農作物,而實際種植的還有一些桃樹、柑子樹和桂花樹等經濟林木。
了解具體情況后,楊開財蹲身扒開果樹枝丫一棵棵仔細量了起來,隨后挨家挨戶走訪了周邊的農戶,回去又調閱了征地檔案,對照補償標準進行了逐項核實。
摸清了底數,在將老許請到調解室后,楊開財攤開工作筆記,采用“三步工作法”推進調解。
第一步明確補償依據:“老許,我們查了相關的征地資料,你田里農作物的補償都是據實的。”
第二步厘清補償差額:”另外的那些子果樹,咱們量過了,也跟村里的挨家挨戶打聽了,還請專業的同志來認了樹,情況如你所說?!?/p>
第三步協商定案:“村里集體商議后,一致通過按照經濟林木的補償標準給你補上差價,你看看是不是這個數?”
楊開財把現場測量的果樹照片、補償標準對照表以及計算結果推到老許面前,“你放心,該補的一分都不會少。”老許的眼睛亮了亮,笑開了:“這回心里敞亮了!”當即在補充協議書上簽了字。
村道順利施工,老許逢人便說:“楊主任那卷尺量得準,既量準了地界,又量出了咱老百姓的心結,一分一厘都清清爽爽!”
老舊小區改造的“政策破局”
勝利社區金園小區作為1999年建成的還建房區域,長期面臨因私家車激增導致的公共停車位短缺問題。2號樓東頭住戶為獨占門口空地私裝地鎖,引發多年鄰里糾紛。
2024年老舊小區改造啟動時,業主代表大會將拆除違規地鎖列為首要訴求,矛盾驟然升溫。
法治村主任唐開玉抓住政策窗口期介入協調,首輪溝通就直擊要害:“門面空地屬全體業主共有,私裝地鎖在法律上可站不住腳,還侵占了公共利益?!泵鎸Ξ斒氯说牡钟|,在二輪溝通當中,他巧妙地將政策機遇轉化為破局鑰匙,算清“兩本賬”。
“改造投入超千萬,要是錯過這次機會,小區路面坑洼、停車難的問題還得繼續熬,損失遠超地鎖收益!”唐開玉指著效果圖比畫,“您看看,改造后小區業委會和社區將對空地統一規劃,劃定規范的停車位,保障每個住戶的權益?!边@番“經濟賬+長遠賬”的算計,讓當事人“松了口”,主動配合拆除了地鎖。
這種“以法為基、以勢為援”的調解藝術,正是法治思維賦能基層治理的生動寫照。如今,金園小區瀝青路面平整如新,白黃相間的停車線成了最美的風景線。老住戶王奶奶感慨地說:“以前總為了車位的事吵架,現在帶孫子散步都舒心!”
親情糾紛的“法情交融”
三江社區蘭家兄弟因經濟往來反目成仇,五年間為賬目爭吵不休,甚至到了“見面不搭話”的地步。
2024年春,社區法治主任朱緒明主動攬下這樁“燙手山芋”,經過初步了解與溝通后,決定用“證據+親情”的方式雙管齊下。“空口說白話沒用,咱們拿證據說話!”他帶著雙方走訪親戚、調取轉賬記錄,逐筆核對出有憑證的4萬元欠款。
面對哥哥“還有6萬元現金沒算”的堅持,朱緒明話鋒一轉,“賬要算清,情更要留根?!表槃輶伋觥坝H情三連問”,“為6萬斷了手足情,值嗎?”“當年你幫弟弟處理事故時,想過要回報嗎?”“如果今天是你欠他錢,你希望怎么解決?”
這番入情入理的追問,讓弟弟低頭沉默,哥哥松口讓步。最終,弟弟一次性支付4萬元了結糾紛,哥哥主動放棄無憑證的訴求。走出調解室時,兄弟倆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
“調解不是和稀泥,既要講證據,更要講人情?!敝炀w明在調解卷宗末頁寫道。這場持續三年的糾紛,最終以法律事實為基礎、以親情修復為紐帶達成和解,成為法情融合的典型事例。如今蘭家兄弟重拾走動,逢年過節還會互相送碗熱湯,鄰居們都紛紛稱贊:“這比簽多少協議都管用!”
從田間到社區,從征地補償到鄰里糾紛,陸城的這支“解鈴人”隊伍,用腳步丈量出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正如群眾所言:“遇到難事找法治村主任,就像春天盼到了及時雨?!彼麄冇媒涷炇刈o公平,用溫情融化堅冰,更用行動詮釋:基層法治不是冷冰冰的條文堆砌,而是有溫度的治理藝術。這條穿梭在陸城大街小巷的“法治紐帶”,正成為新時代“楓橋經驗”最鮮活的注腳。
(責編:向姝 李華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