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向曼曼)暑期是學齡期兒童成長的關鍵時段,其教育與成長問題備受關注。在五眼泉鎮響水洞村,黨建引領下的“專業社工+志愿服務”雙角色、雙成長體系,正為農村兒童假期生活提供支持,破解成長難題。
響水洞村現有兒童239人,其中留守困境兒童22人。因村民居住分散、主干道橫穿村莊,兒童外出活動受限;部分家長外出務工,隔代教育中易出現監管寬松情況,一些孩子逐漸沉迷電子產品,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降低。“假期教育斷檔、成長缺乏保障”成為當地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響水洞村以黨建為引領,構建“雙角色,雙成長”支持體系,通過專業社工與志愿服務相結合的方式,為兒童暑期成長提供助力。
這一體系的落地,依托于穩定的志愿服務力量。2022年起,紫薇社工與響水洞村村委會合作,培育“響水洞村幸福鄰里志愿服務隊”,吸納黨員骨干、村民及大學生志愿者80余人。在黨員骨干帶領下,志愿隊通過參與親子手工等“大手牽小手”品牌活動積累服務經驗,逐步形成“社工統籌、志愿者協同”的服務模式。
今年7月21日至24日,基于響水洞村“傳統教育課程”發展目標及“讓困境兒童勇敢做夢”項目,紫薇社工聯合志愿隊開展“非遺星火?童創未來”傳統文化學習小組活動。該活動突破傳統手工形式,以教育小組模式開設5節課程,吸引30名1至6年級兒童參與。活動中,社工通過PPT、視頻講解傳統文化知識,志愿者則負責關注兒童情緒狀態并提供現場指導。孩子們在學習中完成甲骨文姓氏制作、糖人創作、書簽制作及拓印等實踐,同時在互動分享中增進同輩情誼。
目前,該體系已顯現多重成效:專業社工與志愿者的協作進一步深化,村內服務支持網絡逐步完善;兒童暑期教育得到補充,非遺文化通過實踐活動實現傳承;兒童間的互動交流增多,情感聯結更加緊密。黨建引領下的“雙角色,雙成長”模式,已成為響水洞村兒童假期成長的“防護網”。
(責編:向姝 李華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