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楊祖云)7月20日入伏當天,宜都市中醫醫院門診大廳艾香彌漫——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三伏貼活動正式啟動。從清晨開始,前來就診的市民便有序排隊等候,趁著“頭伏”這一黃金節點,趕來體驗這項傳承已久的中醫特色療法。
為確保療效與安全,醫院早已做好準備:在綜合樓開設了針灸科、呼吸科、中醫骨傷科、婦科、兒科、脾胃病科及心腦血管科等多個專科診室,全程遵循“醫師辨證、精準取穴、專人貼敷”流程。診室里,醫師們一邊為市民把脈,一邊記錄體質特征,針對老慢支、關節炎等不同病癥精準選穴;貼敷時,鑷子夾起藥餅輕按穴位,動作熟練又輕柔。
活動現場既有熟門熟路的“老貼友”,也有初次嘗試的新面孔。“堅持貼敷三年了,冬天咳嗽明顯輕了!”一名老慢支患者言語間滿是對三伏貼調理慢性病效果的認可;年輕的王先生拿著號單排隊,“總在空調房待著肩膀發沉,同事推薦來試試”;李奶奶則拉著老伴兒“組團”前來,“全家都調理調理,健康最重要。”不同年齡層的身影,讓這項傳統療法有了新活力。
與此同時,該院治未病中心的三伏灸服務也迎來預約高峰。新開設的中醫護理門診不僅針對高溫天氣,在候診區貼心備好防暑降溫茶飲,其推出的督脈灸、特色棍針等治療項目,還因貼合市民調理需求,吸引了大量患者前來咨詢,問診臺前始終有市民駐足詢問。
“‘冬病夏治’不是簡單貼個藥餅,也并非所有患者都適合貼三伏貼。”該院中醫睡眠門診主任劉韜在接診時提醒,當天已有多位患者經評估后不符合貼敷條件。他解釋,這項療法的核心是借三伏天自然界陽氣鼎盛、人體氣血通暢之時,通過辛溫藥物敷貼或艾灸等方式,溫補陽氣、驅散寒邪,從而改善慢性咳喘、鼻炎、關節炎等冬季易復發的虛寒性疾病,但需因人而異。“錯過頭伏的市民仍可在后續時間前來貼敷或進行灸療,依據中醫理論,在頭伏、中伏、末伏三個關鍵節點,每隔10天進行一次貼敷或灸療,堅持三年效果更好。”
(責編:向姝 李華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