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余愛民)陽光透過玻璃窗,在錦江社區(qū)活動室的長桌上投下溫暖的光斑。幾位退役軍人與社區(qū)居民圍坐在一起,手中的剪刀在紅紙上靈巧地游走。紅紙翻飛間,一幅幅生動的圖案漸漸成形——鐮刀、錘子、五角星、并肩前行的身影……這些紅色符號在指尖獲得新生。
“手腕要穩(wěn),心要靜。”退役軍人艾道新輕聲地指導(dǎo)著身旁的居民。這位曾在部隊服役多年的老兵,此刻正用拿過鋼槍的手握著剪刀,每一個動作都透著軍人特有的嚴(yán)謹(jǐn)。紅紙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漸漸顯露出清晰的輪廓。居民們雖然手法生疏,但眼中的專注讓每一剪刀都充滿敬意。


“剪紙不只是手藝,更是在剪歷史。”艾道新指著剛完成的“并肩前行”圖案說道。三個身影的剪影在紅紙上格外醒目,讓人仿佛看見革命先輩們堅定的步伐。社區(qū)居民王阿姨試著剪了一面紅旗,雖然邊緣不夠齊整,但那份認真讓在場的退役軍人都為之動容。
活動現(xiàn)場,剪刀開合的聲響此起彼伏。退役軍人褪去軍裝,卻依然保持著那份執(zhí)著與熱忱;居民們用最樸實的行動,表達著對軍人的敬意。紅紙上的每一道折痕、每一個圖案,都在訴說著跨越時空的情感聯(lián)結(jié)。
“看,這個五角星要剪得棱角分明?!卑佬抡故局约旱淖髌?。在他手中,普通的紅紙化作閃耀的星辰,每一道剪痕都凝聚著對歷史的敬意。居民們圍攏過來,眼神中滿是贊嘆。這一刻,剪紙藝術(shù)成為傳承紅色記憶的紐帶,讓革命精神在指尖延續(xù)。
活動結(jié)束時,陽光為滿桌的紅色剪紙鍍上金邊。這些作品將被裝裱起來,懸掛在社區(qū)的文化墻上。它們不只是裝飾,更是一段段鮮活的歷史記憶,在新時代繼續(xù)講述著不朽的故事。在這小小的活動室里,紅色基因正通過最樸實的民間藝術(shù),在一代代人心中生根發(fā)芽。
(責(zé)編:李華 向姝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