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劉映荷)“大家注意安全,先把低垂的枝條清掉,再修雜枝!”7月15日清晨,紅花套鎮南橋村汪家棚小區里,村民代表高耀軍的指揮聲伴著登高車的轟隆聲響起。這不是尋常施工,而是村里響應農村人居環境“五整四美”活動的整治現場。
登高車伸展長臂修剪高處密枝,志愿者們穿梭忙碌,有的彎腰撿拾落地枝丫,有的給師傅遞工具?!斑@效率真高!上周剛開屋場會提了意見,這周就見行動了!”圍觀的村民你一言我一語,語氣里滿是認可。

進場路是汪家棚小區居民出行的主通道,兩側樹木多年未修,枝丫不僅遮擋陽光,遇到風雨還容易堆積落葉、堵塞排水溝。
村委會之前通過屋場會,收集到村民反映的“道路擋光、通行不便”問題后,立即組織黨員先鋒隊和青年志愿者成立攻堅小組。
兩天奮戰下來,50多米長的進場路兩側樹木被修剪得疏密有致,陽光透過枝葉灑下斑駁光影,清風穿堂而過,原本略顯壓抑的道路豁然開朗。
“現在走路、開車都敞亮,腳下也沒了成堆的落葉,進小區第一眼看著也不亂糟糟的了!”村民王大媽笑著說。
修剪完樹枝后,整治行動又瞄準了“柴垛亂象”。
“以前柴火堆在門口,刮風掉葉子,下雨淌黑水,看著就鬧心?!贝迕裢舸鬆斕崞鹱约以和獾牟穸猓恢狈赋?。這也是小區普遍問題,柴草隨意堆放不僅拉低村容顏值,還藏著消防隱患。
針對這一問題,村委會先在庭院清潔評比中明確“柴草歸位、碼放整齊”的標準,再發動黨員帶頭整改,組織志愿者挨家挨戶征求意見。得知汪大爺等兩戶實在沒有堆放空間,村里決定為他們搭建統一規格的柴棚。

志愿者幫忙平整場地、搬運材料,木工師傅現場施工,不到一周,兩座柴棚就立了起來。它們不占公共區域,排列整齊,既方便存取柴火,又讓院外空間清爽了不少。
“現在柴火進了棚,院里院外都干凈,看著心里就舒坦!”汪大爺看著新柴棚,笑得合不攏嘴。
從修剪枝丫到搭建柴棚,汪家棚小區的變化是南橋村推進“五整四美”的生動注腳。村干部帶頭干、黨員往前沖、志愿者齊參與,村民們也從“看著干”變成“跟著干”,昔日的“問題清單”正一步步變成“成效清單”……
(責編:向姝 李華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