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大電商平臺“雙11”促銷活動火熱進行,消費者開啟“買買買”模式的同時,詐騙分子也伺機而動,且詐騙套路翻新、隱秘性強,讓不少消費者防不勝防。有哪些詐騙新套路呢?消費者應如何識別?萬一被騙又該如何及時挽回損失?這份反詐指南,請收好。
收到壞貨找商家
女子陷刷單陷阱被騙5萬元
北京的張女士在某平臺直播間花7元購買了一臺電動攪蒜機,收到貨后,發現機器是壞的,隨即聯系商家售后。

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刑偵支隊中隊長 邢運偉:
對方態度特別好,說是不小心弄錯了,補發一個新的。張女士就覺得,那就補發吧。這個時候對方提出加微信,能實時監測物品發送的過程。

添加微信后,客服又將張女士拉入所謂“商家群”,聲稱“群內有刷單任務,幫店鋪提升成交量就能賺傭金”。

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刑偵支隊中隊長 邢運偉:
讓掃碼充值,然后對方就會連本帶利再給她,前面大概幾筆小的都給了,賺了大概100多元。后來對方就推了一個大的,大概是500多元,充完之后,突然對方不給了,說做錯了,刷這個單之前加一個備注,沒有加。對方說,想把錢拿回去,必須按照指示接著往下走。

為找回500多元,張女士又按要求支付1000元,可“錯誤”卻接連不斷,她先后累計投入5萬多元。把情況告訴兒子后,張女士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隨即報了警。
警方起底
網購退款理賠類騙局套路
民警介紹,近期,類似張女士的遭遇并非個例。盡管購物平臺、商品各不相同,但受害者均在收貨時遇到“質量問題”或“貨不對板”,隨后陷入詐騙陷阱。此類詐騙有何套路?如何防范?
網購退款理賠類騙局一般是以下套路:
1、詐騙分子先在平臺開設網店,售賣日常商品;
2、隨后故意發錯貨或寄劣質品,等待消費者投訴或主動聯系消費者進行賠償;
3、接著以“售后理賠”為由,引導消費者掃描私人二維碼、添加微信,脫離平臺監管;
4、最后通過“刷單返利”等利誘手段,以及“賬號凍結”“法律追責”等恐嚇方式,誘騙轉賬。

警方提醒,正規商家售后理賠絕不會要求消費者“先轉賬、做任務、下載陌生軟件”。消費者購物維權需堅守“四不原則”:
不脫離官方平臺私下溝通,拒絕添加私人微信或掃描不明二維碼;
不輕易相信高額賠償承諾,警惕“好評返利”“投資高返”等誘惑;
不隨意下載非官方軟件,避免個人信息泄露和財產風險;
不向陌生賬戶轉賬匯款,遇“賬號凍結”“法律追責”等說辭立即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