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護生命安全 保障群眾健康
三峽日報訊(記者方勇華、通訊員熊建坪)“沒想到高速服務區也配備了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還有這么清楚的指引,萬一遇到事,心里踏實多了!”近日,在宜都市一高速服務區休息的王先生,指著墻上醒目的AED標識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今年,宜都市紅十字會圍繞高速服務區這一關鍵節點,配備了一批自動體外除顫器,并打出系列“組合拳”,讓這一民生實事的“規劃圖”變為守護群眾生命安全的“實景圖”。
設備是基礎,會用是關鍵。宜都市紅十字會主動將應急救護培訓課堂“搬”進了高速服務區,率先為這項民生設施注入“人的溫度”。專業的救護師資針對服務區工作人員、商戶、安保等人員,開展了多輪次、全覆蓋的專項急救技能培訓。課程摒棄“紙上談兵”的方式,突出“實戰演練”,圍繞AED使用和心肺復蘇術,進行手把手教學,確保學員們從“看得懂”到“學得會”,最終實現“敢出手”。
為確保項目落地生根、長效運行,市紅十字會從建立健全制度著手,著力壓實“最后一公里”的管理責任。與服務區管理方緊密協作,建立了AED管理維護制度,明確專人負責設備的日常巡檢、清潔保養和記錄工作,確保設備始終處于待命狀態。同時,市紅十字會提供持續的技術支持熱線,建立快速響應機制,杜絕設備“平時無人管,急時沒法用”的情況,讓這項民生工程在任何需要的時候都能“拉得出、用得上”。
在生死攸關的“黃金4分鐘”里,快速找到AED是成功施救的第一步。市紅十字會在標識引導上下足“繡花功夫”,不僅在AED安裝點設置了醒目立牌和燈箱,也在服務區主通道、出入口等人流量較多的地方,設置了統一、清晰的指引標識。標識色彩鮮明,指示明確,力求讓身處陌生環境、心情緊張的旅客,在最快時間循著“生命箭頭”找到設備,為救治贏得寶貴時間。
同時,市紅十字會多次組織開展模擬突發心臟驟停事件應急演練活動,從發現患者、啟動應急預案、取用AED、實施心肺復蘇到與120急救中心無縫對接,整個過程環環相扣,有效檢驗了服務區團隊的應急響應能力、設備操作熟練度以及多方協作水平。通過以練促防,不僅提升了工作人員的心理素質,更優化了急救流程,確保AED在關鍵時刻真頂用、真救命。
從一臺臺安裝到位的AED設備,到一批批訓練有素的“現場急救員”,再到一套套清晰明了的指引系統和一次次貼近實戰的演練,宜都市紅十字會用貼心的服務讓“安心驛站”成為守護群眾生命安全的堅實港灣,助推應急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