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玥
今年國慶中秋雙節同慶,華夏大地處處洋溢著家國同慶的喜悅。適逢第十六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節與長江文化藝術季舉辦,節會氛圍交織疊加,為假日經濟注入強勁活力。如何巧妙地將傳統佳節的情感引力、品牌節會的專業影響力與地域文化藝術的獨特魅力深度融合,形成節會共振效應,成為最大限度激發假日旅游消費潛力的關鍵。
節會深度融合,點燃假日經濟引擎。節會融合應超越簡單活動疊加,更注重內容銜接與主題呼應,實現從“物理拼盤”到“化學反應”的轉變。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節以其專業性和國際性,構建了旅游消費的核心框架;長江文化藝術季則以豐富的地方文化內涵,為這一框架注入血肉與靈魂。二者在主題策劃、活動路線和體驗內容上相互呼應,使文藝演出、文化展覽與中秋民俗自然銜接,引導游客從“觀光式”體驗轉向沉浸式、綜合性參與,有效延長游客停留時間,推動文旅消費從“短期爆發”轉向“持續放熱”。
特色活動引領,激發多元消費場景。消費場景的創新,需扎根地域文化根脈,貼合游客真實需求。“楚風號”游輪夜秀以屈原、昭君等歷史人物為線索,用水墨投影、威亞飛行等科技活化楚文化,串聯夜間觀光與互動演出;宜都三峽千古情的“火人狂歡節”,以沉浸式體驗打造視聽盛宴;清江旅游度假區雙節活動集結菊花藝術展、非遺打鐵花與大型煙花秀,白天賞景、夜晚狂歡覆蓋全客群……這些活動以“傳統民俗+現代藝術+科技體驗”的多維組合,覆蓋了不同年齡與偏好的客群,讓游客從觀光打卡轉向深度消費,帶動文創、餐飲、住宿等關聯消費增長。
政策與市場同頻發力,持續釋放消費潛能。節會共振效應的最大化,離不開政策引導與市場創新的雙向發力。我市推出“一票多日”“一元暢游”六大景區等多項惠民政策,用實實在在的誠意打動游客;舉辦“風味湖北 滋味宜昌”活動,打造肥魚、涼蝦本土美食消費熱點;惠民消費券的投放則精準銜接消費需求與文化供給。通過“政策搭臺、市場唱戲”,既以實惠吸引客流,也以優質供給激活消費,將游客流量轉化為消費增量。
值得注意的是,節會期間客流集中涌入,對城市接待與服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優質服務是暢通消費循環的重要保障,只有通過精細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務,打通消費“最后一公里”,才能讓游客愿消費、敢消費、樂消費,真正釋放假日經濟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