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商報訊(記者何冠英、通訊員王俊堯)“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氧含量、可燃氣體濃度檢測一步都不能省!”近日,在宜都市“安全流動課堂”的現場,省級化工安全專家手把手地指導企業安全管理人員規范操作流程。來自宜都市各危化品企業的120名安全骨干紛紛表示:“這樣的培訓干貨滿滿,學到了真本領。”
課堂上,專家系統解讀了作業前危害分析(JHA)標準化流程與風險矩陣評估方法,并深入剖析了近三年危化行業典型事故背后,讓學員們深刻體會到“安全生產無小事,細節之處見生死”。在分組演練環節,學員們圍繞高頻風險場景模擬制定防控方案,專家現場點評、優化建議,實現了從“知道”到“會做”的能力躍升。
“以往總覺得安全培訓有點隔靴搔癢,這次專家帶著鮮活案例和實操題目送教上門,句句都戳中我們管理的痛點和盲區。”參加過培訓的生陽新材料安全總監張海冰感慨道。他表示,課堂上掌握的風險分級方法已經迅速應用到實際生產中,效果立竿見影。
今年以來,宜都市已在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領域開展4期“流動課堂”,覆蓋企業112家次,培訓職工380余人,有效筑牢了企業安全生產的防火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