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日報訊(記者方勇華、通訊員趙雙雙)8月18日,宜都市聶家河鎮鳳凰池村玉米地里,收割機靈活穿梭,割稈、剝皮、碎梗、集粒一氣呵成。飽滿的玉米粒源源不斷地落入收納倉,昔日需要多人協作的農活,借助先進的農機裝備正變得高效。
傳統農耕模式下,一畝玉米的收割堪稱一場“體力馬拉松”,掰棒、手工剝葉、反復晾曬、人工脫粒……費時費力,一畝地往往要耗時一整天甚至更久。如今,現代化玉米收割機僅需15分鐘便能完成同樣的收割作業。這一高效率的背后,源于鳳凰池村委會推出的農業社會化服務。
該服務啟動以來,累計承接農戶訂單30余單。服務覆蓋耕種防收全流程,為農戶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機械化作業不僅卸下了農戶肩頭的重擔,也保障了農田不撂荒、豐收不缺席,讓傳統農業在現代化轉型中迸發出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