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由中央網信辦、國家文物局等聯合主辦的“何以中國?和合共生”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天津啟動,全面展示文化強國的天津實踐,生動詮釋“何以中國”的時代命題。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歷史長河中沉淀的智慧結晶。津派文化,是“一滴水”的和合共生,也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哲思——楊柳青木版年畫不再囿于門神灶王,而是化身數字藏品飛入云端;民俗文化館以沉浸式場景激活塵封記憶,吸引年輕人從“圍觀者”變為“傳承者”……
放眼祖國大好河山,“一滴水”的力量依舊不可小覷。你看——去長江上蹦迪成武漢“頂流”新玩法;云南潑水節用萬千水花“潑”出文旅新活力;在“江南溫泉第一鎮”江西湯湖鎮,蒸騰溫泉帶來滾滾客流……在這之中,不得不提與天津一樣“因水而興”的湖北,奔涌千年的長江滋養出荊楚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蘊,憑借“一滴水”的力量,錨定“世界級文化旅游目的地”。
“一滴水”里,是長江基因轉化為文旅魅力的生動實踐。
游武漢,夜長江,一船一江湖——武漢輪渡是基礎款,一塊五一張的票價就能看長江與夕陽;兩江夜游是升級款,“晴川閣”號開啟了武漢兩江游覽的水上旅游發展格局;移動劇場“知音號”是高配款,實現了科技與歷史的完美融合。而從今年“五一”開始,11艘豪華夜游船化身“水上游樂園”,游客登船可以吹江風、蹦江迪。
據統計,上半年武漢接待游客2.05億人次。這個暑假,兩江游覽游船親子家庭出游游客占比持續提高。長江,是武漢文旅從“網紅”走向“長紅”的關鍵紐帶,更是武漢與世界對話的底氣所在。

游客在游輪上夜游長江武漢段
“一滴水”里,是長江文脈的深度解析與創新表達。
文旅高質量發展的本質是文化價值的輸出,有著“世界水電之都”硬核實力與“峽江千年文脈”獨特魅力的宜昌深諳此道,將文化基因轉化為可感知、可參與的體驗場景。
以在社交平臺爆火的宜都《三峽千古情》為例,這場60分鐘的演出以“大禹開江”為引,串聯屈原問天、昭君出塞等史詩片段,借助3D威亞、全息投影等技術,讓觀眾在虛實交融中觸摸文明脈絡。數據顯示,該劇單日最高演出9場,運營百日營收破億,成功將巴楚文化符號轉化為文旅消費動能。

《三峽千古情》表演現場
“一滴水”里,是長江故事走向世界的步伐與決心。
盛夏時節,走進位于中國之中的荊州,一群身著戰國袍的留學生正在穿梭古城打卡,長江大學剛果(布)留學生蘇木說:“湖北的歷史可觸摸,文化可體驗,這是我們深深愛上湖北的理由?!?/p>
荊州的故事,正是湖北整體提升支點文化影響力的縮影。今年,湖北推出了“神武峽”“赤黃紅”兩大全新設計的文旅主軸,在10多國舉辦28場“知音湖北”全球推介活動,上半年,接待境外游客增長54.9%……“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讓荊楚文化煥發新活力。
正如聯合國旅游組織專家賈云峰教授所說:“以武漢城市的都市旅游和鄂西生態的國際旅游資源,加上整個長江中游的黃金旅游帶,一城、一區、一帶整個的打造,讓湖北有了新的抓手和整個集群賦能?!?/p>

留學生打卡荊州古城
以水為魂,以水興業,以水潤城。無論是天津還是湖北,這些濱水之地的文化實踐都能證明:每一滴水的價值都應被看見、被激活。當萬千水滴匯聚,便托起文明創造性轉化的浩蕩春潮——這潮聲里,有歷史的深沉回響,更有未來的澎湃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