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專家”周芝英帶領鄉親種黃桃闖富路
七月驕陽似火,宜都市高壩洲鎮皓光村羊角溪的山坡上,周芝英家的黃桃園迎來了豐收。
“種果樹,沒技術不行!”提及黃桃種植,周芝英感慨萬千。種植之初,由于施肥不當,她購買的120株果苗折損過半。慘痛教訓讓她明白:光有熱情遠遠不夠,必須掌握技術。
從那以后,周芝英頻繁往返于枝江市安福寺鎮,向專家求教,潛心鉆研種植技術。她清楚,唯有不斷學習,才能實現穩產高產。
如今,周芝英仍然保持著學習習慣。翻開她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里面記錄著從修剪、施肥到病蟲害防治的各項技術要點。防治對象、技術措施、用藥方案等分門別類,條理清晰。憑借扎實的技術積累,她成了村里公認的“土專家”,村民遇到種植上的疑難雜癥,找她準能解決。
“一個人種,能掙幾個錢?好不容易學來的本事,讓全村人都用上才值得?!边@是周芝英掛在嘴邊的話。每當有村民上門請教,她總會不厭其煩地放下農活,耐心講解種植原理,還會到果園里進行示范。在她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掌握了黃桃種植技術,種出來的黃桃個大皮薄,深受市場青睞。
“要種就種最好的黃桃。”從選苗開始,周芝英就精心挑選,最終引進了春雨血桃、中油油桃、錦繡黃桃、蟠桃等幾個市場上公認的優質品種。
在施肥方面,她特地從山東壽光采購優質豆肥,再配以水和發酵菌精心調制。盡管這種肥料成本比普通復合肥高出一半,但她堅信:“土地健康了,種出來的桃子才更香甜?!敝档靡惶岬氖牵狞S桃每一個都套上了“防曬衣”。雖然套袋過程繁瑣費力,但她從不松懈:“套袋后桃子的成熟度更均勻,病蟲害減少了,桃子的品質自然更高。”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周芝英的呵護下,她的黃桃園年產超15000斤,其中精品果直徑超過75毫米。創業初期,周芝英也曾為銷路不暢而焦慮:抖音推廣費用太高,淘寶店鋪又難以打開市場。正當她一籌莫展時,皓光村“兩委”班子伸出了援手,為她落實無息貸款,組織年輕干部利用短視頻助銷,還指導果園掛牌經營、開放采摘。緊接著,訂單源源不斷而來,既有散客預約采摘,也有企業批量訂購,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按照每斤五塊錢的價格,今年黃桃的種植收入預計能達到5萬多元。
如今在皓光村,以黃桃為代表的小水果產業蓬勃發展。這些“小而精”的水果種植,因為周期短、效益高、市場俏的特點,逐漸成為村民增收的“黃金產業”。在周芝英等種植能手的示范帶動下,昔日的荒坡地變成了“四季有果、常年增收”的聚寶盆,不僅豐富了農業產業結構,更通過錯季上市、渠道共享,提升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三峽日報記者 方勇華 通訊員 李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