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惠民工程建設、專項整治工作、城鄉融合發展、物業管理提升等

8月2日,“都有愛”文明市集在宜都市陸城文峰市集開啟。在延續理發、縫補等項目基礎上,新增了理療服務,并結合夏季特點推出系列活動,讓市民盡享家門口的便利與清涼。圖為志愿者為市場業主送上消暑飲品。 三峽日報通訊員 楊玉玲 攝
三峽日報訊(記者孫玉敏、通訊員汪濤)夜幕降臨,宜都市名都路兩側新安裝的反光柱在車燈照射下十分顯眼,如同忠誠的“安全衛士”守護著市民的出行安全。
這些“會發光的守護者”是宜都市交警大隊交通秩序整治專項行動的最新成果,在人行斑馬線、小區消防通道等處因地制宜增設警示反光柱,在守住居民群眾安全通道的同時,還有效規范了停車秩序,得到居民的一致好評。
這是該市文明創建成效提升的一個生動縮影。今年以來,宜都市堅持創建為民宗旨,推出文明創建成效提升“十大專項行動”,從群眾最關心的“關鍵小事”入手,聚焦惠民工程建設、專項整治工作、城鄉融合發展、物業管理提升等工作,促使市民文明素養與城市文明建設水平實現“雙提升”,加快推動從創建“文明城市”向建設“城市文明”的跨越升級。
今年以來,宜都市持續發力,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背街小巷整治、農貿市場標準化建設、公共廁所新改建等與群眾生產生活緊密相連的民生工程,不斷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提升生活品質,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贊譽。
“推嬰兒車路過這里時安心多了!”今年6月,在宜都市畜牧服務中心門前,一條嶄新的三面坡道悄然落成,家住名都社區的汪阿姨對此贊不絕口。
“之前這里沒有三面坡道,推嬰兒車路過,要么讓家人把嬰兒車抬上去,不然,就得繞行機動車右轉道口那里上去,既不方便也不安全。”汪阿姨介紹,這一問題反映至社區后,得到宜都市創城辦、城管局、城發公司的高度重視。破除原有路緣石、澆筑混凝土坡面、鋪設防滑條紋磚……兩天時間,這處三面坡道便完成了整改。
截至目前,宜都市已完成50處“零高差”緣石坡道改造,順利完成10個老舊小區的改造,新增公共停車位526個,讓群眾感受到了文明創建帶來的實惠。
“您好,請佩戴好頭盔!”在城區主要路口,交警的溫馨提示已成常態。今年以來,宜都市常態化開展交通秩序整治、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市容市貌綜合整治等專項行動,有效規范了違規停車和流動商販占道經營等亂象。各部門共開展校園周邊環境聯合執法行動3次,查處各類交通違法10.6萬余起,同時在城區適宜位置劃定了15處瓜果銷售點、2處蔬菜臨時疏導點和4處修補類便民服務點,讓城市管理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小區是城市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物業管理服務水平直接影響居民對政府的滿意度。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物業管理問題,宜都市將物業提升作為專項攻堅行動之一,通過加強業委會建設、強化行業監管等措施,推動物業服務水平整體提升,讓“最后一公里”的服務更加溫暖人心。
從點亮夜色的反光柱,到溫暖人心的坡道改造;從規范有序的市容環境,到不斷提升的物業服務,宜都市“十大專項行動”的扎實推進,讓文明創建成果真正轉化為市民可感可及的幸福體驗。
眼下,宜都市正積極推進全域、全面文明創建,實施文明創建示范提升和鄉風文明建設專項行動,計劃在“十五五”期間新增全國文明村鎮4個、全國文明單位1個,力爭實現全國文明校園和全國文明家庭“零”的突破,讓文明之風吹遍城鄉每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