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都市枝城鎮,一支由民警和群眾共同組成的平安守護力量正活躍在街頭巷尾。枝城派出所通過創新基層治理模式,將矛盾化解在源頭,為這座9萬人口的工業重鎮筑起安全防線。
“治安中心戶”織密基層治理網絡
枝城鎮作為重要工業基地和物流樞紐,轄區內有300余家企業。面對復雜的治安環境,派出所創新建立895個“治安中心戶”,將調解陣地前移到群眾家門口。民警文孝俊介紹:“我們聯合司法所、社區干部和鄉賢,確保矛盾糾紛不出村、不上交。”今年以來,已成功調解糾紛115起。
“丹陽義警”成平安建設生力軍
為解決警力不足問題,派出所培育了“丹陽義警”隊伍,吸納村社骨干、熱心群眾等參與治安巡邏。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義警累計巡邏2500余小時,排查整改隱患87處,攔截詐騙轉賬12起,單筆最大挽損38.6萬元。夏季來臨,義警鄧園園和隊友們每天進行兩次沿江巡邏,勸阻野泳行為,檢查救生設施。
“六零舉措”護航企業發展
在宜都化工園區,警務站的8名民輔警24小時值守。他們推行服務企業“六零舉措”,包括無事“零”干擾、有事“零”距離、服務“零”缺位、打處“零”容忍、宣傳“零”懈怠、溝通“零”障礙。民警郭云洪說:“我們就是企業的安全前哨。”在楚星化工搬遷項目中,派出所指導企業新增8套安防設施,排查3000余名務工人員信息,化解糾紛30余起,保障了百噸設備的安全運輸。
科技賦能提升治理效能
派出所還依托大數據平臺,實現矛盾隱患的精準預判。所長黃永澄表示,將繼續深化“警格+網格”融合,推動基層治理向智慧化方向發展。9年來,該所蟬聯全市派出所工作優勝單位,2024年更獲評“一級公安派出所”。
從街頭調解到江邊巡邏,從企業護航到智慧治理,枝城派出所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內涵,讓平安成為這座古鎮最堅實的底色。
三峽商報通訊員 王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