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老憨集團“清江野漁”休閑魚肉零食生產車間一角。
7月26日,在位于湖北省枝江市仙女鎮的康益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基地,一條條壯碩的肥魚(長江鮰魚)在池中自在游弋?!斑@些魚主要銷往北京、上海、武漢和本地,馬上又將有一車魚發往北京?!焙献魃缲撠熑速R必云說,上半年,基地銷售肥魚近20萬公斤,均價42元/公斤。
康益合作社肥魚產銷兩旺,是宜昌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宜昌大力推進養殖端提質增效,瞄準市場需求發展水產品深加工,挖掘漁事文化推進漁旅融合,一幅水美草茂魚蝦肥的喜人圖景,正在廣袤的鄉村田野間徐徐展開。
特色養殖,創造“一產”高效益
敢于第一個吃螃蟹,枝江漁丫頭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在全省率先建起池塘圈養系統,養殖加州鱸、長吻鮠等名優品種,實現了養殖尾水零排放,養殖環境無污染。
近年來,秉承生態、健康、綠色、安全養殖理念,宜昌因地制宜加快發展設施漁業,有力推動了漁業轉型和綠色發展。
宜昌有“兩條魚”全國聞名,一是鱘魚,二是肥魚。
鱘魚作為宜昌特色產業,基礎設施水平全國領先。目前全市鱘魚養殖企業發展到24家,年鱘魚生物量突破1萬噸,鱘魚子醬產量超過180噸,產業年產值近10億元,三項主要指標均位居全國前列。
宜昌肥魚因食材獨特、文化積淀深厚而聲名遠播,位列宜昌十大名菜榜首。宜昌水產部門大力引導養殖企業采取設施漁業養殖模式,利用山泉水和水庫水等優質水源,發展成魚養殖和“吊水”養殖,產出的肥魚品質上乘。
水產種業是現代漁業的“芯片”,宜昌水產部門堅持苗種先行,根據設施漁業特點和本土生物資源,“以養定種”發展名特優苗種繁育。銅魚、鱸魚、鱖魚等名特優魚類實現本地化繁育。全市年繁育魚苗超15億尾,年生產大規格苗種4萬噸。
如今,宜昌名特優養殖魚類占比達到50%以上,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南美白對蝦、鰻魚等“海鮮陸養”模式日趨成熟。預計今年全市水產品總量超過20萬噸,產值達80億元。
發力加工,提升鮮魚附加值
宰殺、開背、沖洗……工人們在自動化流水線上熟練操作,經過幾道加工環節,一條條大白刁、武昌魚等鮮魚變身魚塊、魚頭、魚糜等產品。大暑時節,走進位于當陽市玉陽街道的宜昌福美園食品有限公司淡水魚加工車間,映入眼簾的是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
“今年1至6月公司完成產值4000萬元,預計全年突破1億元。”福美園公司負責人王軍告訴記者。
宜昌境內江河縱橫,養殖水面廣闊,擁有枝江、當陽兩個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區,設施漁業優勢明顯。近年來,全市水產養殖面積穩定在19萬畝以上,年水產品產量超過20萬噸。量大質優且具有特色的初級水產品供應,為下游的水產品深加工提供了豐富資源。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全市水產品加工業逐步實現由單系列、少品種向多系列、多品種轉變?!币瞬兴a技術推廣站站長楊軍透露,如今,宜昌水產品加工業主要產品包括鱘魚子醬、以“三去”(去頭、去尾、去內臟)為主的冷凍品、魚糜及干腌制品、水產休閑食品等。全市水產品加工業的興起,提升了產品檔次,延伸了水產業鏈條。
宜昌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市水產品加工企業超過15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8家,水產品年加工總量近5萬噸,產值超過13億元,成為現代漁業的強勁支撐。
漁旅融合,拉長做強產業鏈
大暑時節,備受廣大釣魚愛好者關注的2025年中華垂釣大賽暨湖北釣魚公開賽即將在當陽市拉開大幕。來自全國各地的選手將齊聚一“塘”比拼釣技,盡情享受“漁”樂時光。
賽釣魚、觀捕魚、看表演、品美食……一項項漁事節慶活動的舉辦,在傳承漁業文化的同時,不斷推動宜昌漁旅融合向縱深發展,在獨具特色的多樣化漁旅融合發展之路上闊步前行。
在清江鱘魚谷所在地宜都市高壩洲鎮天平山村,村口石磨盤上的“鱘魚小鎮”,寬闊的“鱘魚觀光路”,隨處可見的鱘魚墻繪,還有名噪一時的全魚宴……鱘魚文化隨處可見。
清江鱘魚谷養殖鱘魚110多萬尾,是國內最大的陸上人工鱘魚養殖基地。天平山村抓住清江鱘魚谷落戶契機,整合美麗鄉村、移民后扶等項目資金1000多萬元,打造鱘魚小鎮,大力發展鱘魚觀光旅游產業。
位于昭君故里興山縣南陽鎮白竹村的宜昌昭君土著漁業開發公司養殖基地,一個個活水流通的魚池依次排列。慕名而來的游客觀賞著興山楊魚,歡叫聲在山谷里此起彼伏。
興山楊魚是宜昌西部山區重要的經濟魚類。上世紀末以來,因環境變化和過度捕撈,興山楊魚急劇減少。昭君土著漁業采用微流水養殖和仿生態技術,從神農架老君山引來活水,保證魚的野生環境,人工繁育興山楊魚,魚苗存活率在95%以上。
在昭君土著漁業公司的帶動下,白竹村20多名農戶有的發展土著魚養殖,有的以魚為業態發展農家樂、民宿,戶均年增收在2萬元以上,一條集養魚、賞魚、吃魚、垂釣、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全漁旅游產業鏈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