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城街道錦江社區舉行“與鄰說”兒童議事會
三峽日報訊(記者孫玉敏、通訊員易江龍)“公交車站臺可以設計成彩虹橋的樣子嗎?這樣晚上看起來會很漂亮!”“現在的公交車站牌太高了,可以建設得矮一點嗎?還有,站臺里的凳子太硬太燙,可以用軟一點的材料……”7月15日下午,全國優秀網格員鄢靜雅牽手宜都市陸城街道錦江社區“與鄰說”兒童議事會的小朋友,共同關注城市的發展。孩子們化身社區“小主人”,從“一米視角”出發為友好城市建言獻策。
據介紹,宜華大道作為宜都城區主干道,沿線居民小區人口密集,周邊共有6所學校,特別是上學期間,出行擁堵,十分不便,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孩子們看得見、體會到的“心頭大事”。今年7月,孩子們發現“提案”推動了宜華大道改擴建施工,便再次相聚一堂,共同慶祝“提案”內容即將照進現實生活。
活動現場,孩子們在鄢靜雅的帶領下,走進社區網格,按照現場調研、問題發現、頭腦風暴、“提案”書寫等議事流程,首先來到宜化大道改擴建施工現場,實地查看前期“提案”推進情況。
對當前存在的“無固定站臺、安全隱患突出、候車設施不足”等實際問題,孩子們大膽提出了“增設全市首個兒童友好型公交站臺”的創意構想,并圍繞這一設想開展“童議事——我理想中的公交站臺”頭腦風暴活動。
孩子們思維敏捷,充分釋放想象之力。有的關注站臺安全防護設計,建議安裝更為舒適的柔軟座椅;有的提議加入童趣互動裝置,建設卡通造型候車亭;還有的考慮到便捷候車需求,建設高度適中的交互式站牌……現場氣氛活躍,一個又一個充滿創意的設想及建議,在分享交流中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凝聚成既實用又充滿童趣的創意方案。隨后,小議員們分成6組,通過手繪、模型等方式,并借助AI工具,繼續完善“提案”內容。
后期,社區也將組織“童議事”路演活動,讓各組展示方案,通過現場評選,產生出最佳方案,作為建設兒童友好型公交站臺“提案”的附件內容,擇期正式遞交給施工建設單位。
此前,該社區“與鄰說”兒童議事會關于“彩色斑馬線”的建議,市交警大隊等部門高度重視、大力支持,不僅以紅頭文件的形式予以回復,更是在市內主城區推廣鋪設,不僅讓孩子們的獲得感、歸屬感、自豪感爆棚,更讓民主參與和公益服務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這次活動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創新實踐,通過搭建兒童參與平臺,讓孩子們的聲音被聽見、被重視,為建設兒童友好型社區注入源動力。”錦江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鎮祝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