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宜都市榕生醫護用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縫紉機的“噠噠”聲此起彼伏,近百名工人正在趕制冬裝訂單。在繁忙的生產線上,一個年輕的面孔格外引人注目。只見她動作嫻熟地操作著縫紉機,不一會兒工位旁就堆滿了縫制好的羽絨服里布。
據介紹,小姑娘姓付,是今年剛從宜都市特殊教育學校畢業的智力一級、聽力障礙殘疾人。在宜都市人社局的精準對接下,她不僅找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更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從幾乎零基礎到現在已經能熟練操作了,一天能掙100多元,在這里工作很開心,感覺特別充實。”小付用手機打字的方式向記者表達著自己內心的喜悅。
“服裝代工對技術要求不高,但用工需求量大,特別適合寶媽和殘疾人就業。目前,公司員工中80%是寶媽,還有三名殘疾人。”該公司總經理鮮文德介紹。
小付是宜都眾多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家門口就業的一個縮影。宜都市人社局緊扣就業群眾需求,創新推出“政府搭臺、企業開班”的訂單式培訓模式。今年6月,該局聯合宜都市榕生醫護用品有限公司舉辦的2025年第一期服裝縫紉“訂單班”開班。通過“理論+實踐”模式,23名學員經過為期6天的系統培訓后直接上崗,實現了“結業即就業”的無縫銜接。
今年以來,宜都市人社局通過上門走訪企業、線上線下招聘、挖掘本地崗位等多種方式,為各類群體鋪就就業之路。“我們深入133家企業走訪調研,歸集發布4500余個就業崗位;舉辦就業援助、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服務月、勞務協作、千企百校行、百縣進百校等招聘活動48場,幫助3500人達成就業意向。同時,在社區設立‘零工車間’,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630個。”宜都市公共就業服務中心主任董玥介紹,該局還通過升級“宜服務·都就業”小程序,優化“15分鐘就業服務圈”,讓就業服務更加智能便捷。
來自宜都市人社局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宜都市城鎮新增就業6223人,失業人員再就業4763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354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67億元。
三峽日報記者 方勇華 孫玉敏 通訊員石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