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播語
近年來,全市村(社區)黨組織和廣大基層干部認真落實上級工作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涌現出一批政治過硬、業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好支部”和“好支書”。為推動全市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強化正向激勵,進一步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市委組織部和市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好支部好支書】專欄,介紹一批“好支部”“好支書”的先進事跡。今天請看第二期《江畔煙火里的“領路人”》。


宜都融媒訊(記者 楊銳 吳志強 吳曉丹)從城郊的普通村落,到年集體收入破130萬的“示范村”,再到全國文明村,尾筆村的蛻變,藏在一張掛了六年的規劃圖里,更藏在村書記黃攀虹的腳印里。

剛上任的時候,有村民問宜都市陸城街道尾筆村黨委書記黃攀虹:“黃書記,咱們村什么時候能富起來呀?”這句話,沉甸甸地壓在他心上,就在想:“只有立足產業抓發展,才能實現我們村集體和村民雙增收。”

2018年的尾筆村,集體賬戶不到50萬。面對村集體經濟薄弱的現實狀況,黃攀虹帶領村“兩委”班子全面走訪調研,結合城郊區位優勢,謀劃“一中心四區域”的產業布局,牽頭打出“組合拳”。



依托優質田園資源,協調流轉土地610畝,建成全市最大的稻蝦種養殖基地,開發果蔬采摘、農事體驗等休閑項目。同時深耕文化底蘊,通過稻蝦美食節、“三桿筆”“老女橋”等特色文化IP,建成全市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持續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

產業旺了,鄉風也要“正”。黃攀虹深知,鄉村振興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面對農村人情風泛濫的痛點,他帶頭啃下“硬骨頭”。在全市率先開展狠剎人情風行動,創新探索出“123”鄉村治理模式,全面推行家庭文明誠信體系,實施積分制管理,尾筆村由此成為全省基層社會治理的示范樣本。
宜都市陸城街道尾筆村村民曹啟芹感慨地說:“在黃書記帶領下,生活越過越好,我們都感覺很幸福。”


江畔煙火,誠信尾筆。黃攀虹的腳印,早已刻進這片土地的蛻變里。如今的尾筆村,正以文明為筆、以產業為墨,書寫著屬于自己的振興答卷。
(責編:李忠益 劉娟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