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
國內首創的
集成式船舶反拉下水系統
在宜都市綠色智能船舶產業園
試驗成功
一艘長130米、重2000噸的船舶如同乘坐電梯一般,在歷時5個小時的平穩移動后,成功“翻越”10米高的堤壩入江。此舉標志著我國在船舶建造特種裝備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未來船廠選址將不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

此次試驗成功的“晟航”系統,由中鐵科工集團自主研發,該系統融合了特種起重裝備、重載運輸裝備、下水系統、智能控制系統四大核心模塊。構建起覆蓋萬噸級船舶從建造、運輸到下水全流程的裝備體系。此次實船試驗中,系統通過“陸上牽引-堤頂轉換-滑道入水”三階作業體系與上下兩段式滑道設計,成功完成綠色智能船舶的“翻堤越壩”下水作業,實現了船舶先提升越過大堤、再平穩滑移入江的安全作業,有效保障了長江大堤結構安全與流域防洪安全。“通過PLC協同控制+模塊車編組運行模式,能在143米的移動范圍內,將精度誤差控制在10毫米以內,確保了船舶下水的平穩。”中鐵科工集團軌道公司總工程師陳家樂表示。

與傳統依靠船舶自重滑入水中的“重力式下水”相比,反拉下水系統具有安全性高、可控性強的顯著優勢。“以往采用氣囊下水時,船舶沖入水中的沖擊力很大,對江面寬度有嚴格要求,下水期間其他船需要避讓。新方式不會產生巨大波浪,其他船只可正常航行,安全性和穩定性更高。”宜昌達門船舶有限公司工程準備部經理明水林說道。
中鐵科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方敏介紹,下水系統將在十月正式交付使用,“晟航”系統實船試驗成功,是踐行內河航運綠色發展、智能升級的重要成果。該系統不僅破解了沿江、沿海及內陸船舶建造中生態保護與防洪安全的雙重難題,更可為船舶基地制造升級提供可復制的裝備解決方案。未來,中鐵科工將繼續以“晟航”系統助力船舶建造產業補鏈強鏈,邁向綠色化、智能化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據悉,該項創新技術將直接應用于總投資50億元的宜都綠色智能船舶產業園,宜都市船舶產業園項目協調專班負責人徐曉宇介紹,園區項目全面建成達產后,預計每年可建造60艘船舶,實現船舶總裝及配套制造產值100億元以上,反拉下水設備將極大提升園區船舶下水效率,高效利用公共資源,助力園區加速打造長江中游綠色智能船舶全產業鏈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