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記者 朱敏 通訊員 王愛琴)基礎醫療衛生機構身負打通群眾醫療服務“最后一公里”重任,市紀委監委聚焦基層醫療衛生領域“微腐敗”,強化以案促改,規范基層診療收費,切實守護群眾利益。

此前,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收到一則反映某村衛生室違規收費的實名舉報,該問題被迅速轉至市衛生健康局和市紀委監委進行跟蹤核查。調查明確,一年來,該村衛生室兩名村醫確實存在以不找零、湊整及隨意報數的方式,通過現金、個人微信向901人次村民多收取診療費3800余元的事實。
市衛健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向培林表示:“問題查實之后,我馬上對這個事件進行了處理,一是責令衛生院,解除了兩名村醫的勞動合同,二是對多數費用全額進行了清退。”

小腐敗潛藏大隱患。市紀委監委派出第六紀檢監察組以案為鑒,深挖問題根源,加強系統治理,及時堵塞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
市紀委監委派出第六紀檢監察組辦案人員喻儒旸在案件查辦后,對全市村社區衛生室進行了走訪,發現了一些普遍性問題:“全市基層的衛生室是長期以個人的微信代替公共賬戶,來收取群眾的診療費,有的村民、居民習慣用現金結算,導致在統籌以后的自費費用不好找,也就不了了之了,鄉鎮衛生院主要檢查的也是看賬目、處方和藥品流出情況等面上問題,對是否依規進行收費缺乏有力的監管。”

針對普遍性問題,市紀委組織衛健局、基層醫療機構干部座談研究解決對策,推動每個村(社區)衛生室設立統一的對公支付渠道,堵塞監管漏洞。
“患者就醫以后,直接掃每個村衛生室的二維碼,這個二維碼后臺對接的是每個村衛生室的對公賬戶,由每個衛生院集中統一管理。”市衛健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向培林說,這樣一來,村醫就取不出來錢,每個村衛生室的每一筆款的來源和去向衛健局都能夠清晰地看得到,衛健局也能清晰地看到每個村衛生室的每一筆款項的來源和去向,實現實時監管,有效防范風險。

同時,市衛健局牽頭,開展全市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收入監督檢查,對同類問題嚴查快處。截至目前,監督檢查發現問題150個,已經全部整改完畢。
市紀委監委派出第六紀檢監察組辦案人員喻儒旸表示:“我們將繼續清查全市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在價格收費上面的不透明,行業服務上面的不規范等突出問題,通過我們的案件查處和走訪調研,梳理出醫療領域廉政風險點,嚴查侵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提升群眾就醫的滿意度。”
(責編:李忠益 劉娟 審核:黨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