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陸雷公鎮
奮力擘畫鄉村振興好圖景

特色農業蓬勃發展,和美鄉村建設如火如荼,文化活動豐富多彩……行走在安陸市雷公鎮廣袤的農村大地,處處涌動著發展的活力。
近年來,雷公鎮立足“農業優先型、文旅賦能型”發展定位,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堅持黨建引領,發展特色產業,注重文化建設,厚植生態“底色”,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黨建引領 錨定發展航向

黨建引領鄉村治理,
是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
關鍵一招。
作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點和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雷公鎮橫沖村堅持把建強班子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抓手,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班子隊伍的凝聚力、戰斗力。
該村以村級組織換屆為契機,選優配強班子,從畢業大學生、致富能手、產業大戶等群體中,選拔群眾認可度高、發展思路好、致富帶富能力強的人選為村“兩委”成員,培育儲備后備干部3名。
村黨支部積極動員在外成功人士萬亮遠投身家鄉建設,投資1150萬元,精心打造集休閑觀光、蔬果采摘與農耕文化體驗于一體的“農夢年華”農旅融合項目,通過村企聯建模式,極大地促進了村集體經濟增收。2024年,橫沖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2.3萬元。

橫沖村的成功實踐是雷公鎮堅持黨建引領,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2024年,雷公鎮組織村“兩委”干部、黨員代表、致富能人外出到大悟、孝昌、京山等地考察學習10余次,發揮全鎮24個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帶頭作用。同時,結合各村特點和優勢,聚力“黨建+”,采取“村黨支部+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農戶”“黨員致富帶頭人+技術能手+種植農戶”等模式,實現村集體和群眾的“雙增收”。
截至目前,帶動群眾發展各類特色產業面積超過15000畝,24個村(社區)村集體經濟收入過10萬元。
產業鋪路 帶動村民增收


走進湖北怡緣茶葉有限公司,
漫山遍野的茶樹隨著山勢綿延起伏,
茶農們穿梭于茶園,
進行培管除草。

茶業是雷公鎮的優勢產業。2013年,雷公鎮致力茶葉產業發展,鼓勵企業、能人、農戶投資辦茶園,引進湖北怡緣茶葉有限公司,打造茶葉生產大鎮。

該公司充分利用雷公鎮九安、許福、大安寺3個行政村的連片山體優勢,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支持等方式,建立茶葉加工廠和2000余畝茶園,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發展模式。

目前,成立合作社8個,入社茶農2000多人,與茶戶合作茶園面積達5000余畝,成功培育并推出菜茶、金牡丹、紅牡丹、臺茶、冷凝柔五大系列優質茶葉品種。同時,積極注冊綠色茶品牌,提升農產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雷公鎮緊盯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建立大安寺村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建成標準化食用菌大棚4個,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引進綠道安陸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采用“林地+油茶+白茶”立體套種模式,每畝白茶產值可達8500余元;立足地域資源優勢,在白兆山南麓創辦花果山農業發展公司,主要經營特色農業種植、采摘園及休閑旅游觀光項目等,再現當年詩仙李白筆下的美麗畫卷。
文化鑄魂 激發振興動能

2024年11月18日,雷公鎮羅廟村自編自導的舞蹈《羅廟蓮舟情》入選央視《在中國大地上邊走邊跳》展演活動,向全國觀眾展示了羅廟村獨特的鄉村文化魅力和村民們的藝術風采。
《羅廟蓮舟情》以風景如畫的羅廟村為創作背景,巧妙地將民俗文化與愛情故事相結合,生動演繹了一段跨越城鄉的感人故事。舞蹈講述了男女主人公緊抓鄉村振興的機遇,引入先進的水稻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創辦鴻隆種植專業合作社,使羅廟村的香稻聲名遠揚,成為鄉村振興的杰出典范。
這是羅廟村民在文化浸潤中助力鄉村振興的一次生動實踐。

鄉村振興,
既要“塑形”,也要“鑄魂”。
近年來,
雷公鎮創新抓手,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提振農民群眾精氣神,
讓文化“軟實力”成為鄉村振興“硬支撐”。
組建4支文化文藝宣傳舞蹈隊,將民俗文化融入舞蹈、獨唱、三句半等藝術形式中,先后參加安陸市村晚和安陸市春晚、“堯治河杯”2025年湖北省春節聯歡晚會選拔賽等大型比賽。雷公鎮羅廟村大唐竹馬入選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以文明實踐活動為載體,羅廟村文化文藝宣傳舞蹈隊精心策劃《大唐竹馬》志愿項目,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大賽,將傳統竹馬藝術與現代志愿服務相結合,打造一支新時代的文化志愿隊伍。
隨著文化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實踐持續展開,雷公鎮眾多鄉村涌現出更精彩、更豐富的文化活動,鄉風民風美起來,日子越過越紅火,鄉村全面振興之路越走越寬廣。
生態發展 勾勒綠色藍圖

稻草大象憨態可掬,稻草小羊活潑可愛,稻草鹿群栩栩如生……步入安陸市正強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各式各樣的草繩工藝品琳瑯滿目。它們全部取材于廢棄秸稈,經過低茬收割、去雜晾曬,以及精細處理與手工編織,秸稈被賦予新的生命。
雷公鎮國土面積約1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達8.16萬畝,每年水稻種植面積約6.5萬畝,玉米約0.8萬畝。

近年來,雷公鎮以綠色循環農業和秸稈利用為核心,引進安陸市正強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探索出了一條“政府+企業+農戶”協同發展的新路徑。雷公鎮將回收的秸稈編制成形態各異的草繩工藝品,遠銷全國各地,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該鎮還在秸稈收儲與飼料化、肥料化等方面持續發力——
8個秸稈收儲點遍布24個村(社區),健全秸稈等農業廢棄物“收儲運、產加銷”體系;
在飼料化利用方面,積極為農戶提供牛羊養殖合作社的聯系信息,鼓勵養殖戶將秸稈作為飼料,既降低了養殖成本,又提升了牛肉品質;
在肥料化利用上,湖北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入駐,更是將秸稈轉化為生物有機肥料,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
雷公鎮持續優化農村人居環境,
為鄉村振興增添亮麗底色。

在白兆村、許福村、雷公社區三個村(社區)進行垃圾分類治理試點工作,共投放330個垃圾分類桶,建設7處垃圾分類亭和2處垃圾分揀屋。通過分類投放,干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得到了回收利用,村民們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實踐。

深入踐行河庫長制。以“作風正派、裝備精良、樂于吃苦、步調一致”的河庫保潔員“十六字”精神和《雷公鎮河庫管護員宣言》為指導,河庫管護員日夜守護著河庫的安寧,定期沿河巡查,密切關注水質變化、河岸整潔度以及是否存在非法排污、非法捕撈等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雷公鎮幸福水庫管理員李從秀獲評“中國好人”,雷公鎮水利站負責人鄒寬橋獲評“荊楚楷模”、全省“農村安全飲水先進個人”“湖北省河湖長制示范人物”“最美河湖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