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發行宜昌分行打造綠色銀行紀實
兩岸青山相對出,一派新景入眼來。
宜昌,長江大保護的“立規之地”。2023年1月,省委出臺了《湖北省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作為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開展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全省發展的行動綱領,宜昌又是其中的排頭兵。
如何不負時代的使命,唱響新時代的長江之歌?勇立三峽潮頭,農發行宜昌市分行踐行“兩山”理論,全力支持宜昌市以“關停轉搬”“節能減排”“動能轉化”“生態鄉村”為代表的綠色項目,緊抓“生態”“底線”“流域”“綜合”“治理”等關鍵詞,扎實推動《規劃綱要》落地見效,助力將美好綠圖變為現實“施工圖”“實景圖”。
百億真金夯實底盤
——探索流域綜合修復治理的實踐路徑
10月31日,生態環境部公布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宜昌黃柏河入選。這是湖北首個獲評生態環境部美麗河湖稱號的案例。
藍天白云下,清波蕩漾,黃柏河濕地風光如畫,美不勝收。近年來,水生態指標的巨大改善是黃柏河入選的關鍵理由。
“轉折性變化離不開政策性金融的堅強支撐。”宜昌市委相關負責人認為。
農發行湖北省分行與宜昌市政府啟動共建農業政策性金融綠色發展實驗示范區以來,在省分行的全力支持和直接指導下,宜昌分行深入貫徹落實流域綜合治理的理念,投入綠色貸款總額超百億元。
“氣味刺鼻,兩岸居民不敢開窗。”僅僅數年前,作為長江一級支流,這里還是黑水橫流的龍須溝。黃柏河沿途的排污企業曾達200余家。
恢復這個三峽壩區的“生態屏障”,宜昌市決定統籌做好黃柏河流域生態環境修復與治理,滿足群眾的“生態期盼”。黃柏河全長162公里,治理所需資金缺口大。關鍵時刻,農發行伸出援手,發揮政策性貸款的導向性作用,解決黃柏河流域治理啟動的“燃眉之急”,助力宜昌市探索“整體保護、綜合治理、系統修復、生態補償”的流域綜合治理實踐。黃柏河流域治理被劃分為核心區、控制區、影響區,由外向內層層遞進、逐步升級,通過系統支持生態修復項目,促進流域水質持續優化。
建立正面清單,助力根源治水,岸水同治。黃柏河的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水生態環境修復、水源、坡岸、防洪工程等一體化工程,宜昌分行投放貸款7.6億元和農發基金1.5億元,支持丁家嘴污水處理廠建設,徹底解決了兩岸生活污水處理的難點與堵點。助力大規模啟動河底污泥疏浚與兩岸生態修復;支持建成濕地公園1100余畝,完成水生態自我調節,防洪能力從5年上升為20年一遇。各環節協同發力,優勢互補,形成了生態修復的良性循環。
“環境美了,投資也紛至沓來。”由宜昌分行參與的全省首個生態EOD項目落戶黃柏河畔,獲批貸款7億元,信貸資金正在陸續投放,助力打造集旅游、商業于一體的生態恢復和產業融合長江大保護典型示范項目,實現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的有效轉換。
宜昌分行發揮省農發行與市人民政府共建政策性金融綠色金融試驗區先行先試的優勢,開通綠色金融服務直通車,做到早介入、早審批、早投放。創新綠色信貸模式,充分利用農發重點建設基金等投資工具,積極爭取優惠政策參與綠色產業投資。主動加強與宜昌市黨政及相關部門聯系溝通,及時會商解決實驗示范區推進中的難點和堵點。
截至目前,宜昌分行還先后投放貸款30多億元,支持了宜昌清江段、卷橋河、沮河、香溪河等流域綜合治理,治理流域面積1900多平方公里,為提升長江流域安全、帶動城鎮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政策性金融支撐。
“舒筋活血”的金湖樣本
——綠色金融打造長江中游最美湖泊
“變化何來?有何啟示?”
11月28日,暖陽灑滿金光,枝江金湖迎來了一批批各地的考察取經團隊。一個曾經無解的劣質水體,在宜昌分行的大力支持下,當地充分踐行流域系統治理理念,如今入選了國家評定的長江中游最美湖泊。
20世紀90年代,金湖被割裂成一塊塊魚塘。因為塊狀分割,投肥養殖和水體不循環,富營養化,藍藻和水華頻發。發臭的湖水與腐爛的死魚相互交織,金湖成了滋生蚊蠅的“天堂”。
“掠奪式發展要不得,必須還金湖以原貌,確保一湖清水入長江。”在宜昌分行的全程助力下,解決了資金不足的難題,枝江市擼起袖子,運用流域系統治理的理念,大干快干實干。
通則不痛。金湖打通了三條聯系長江的通道,引江水入湖。在河湖連通體系上,金湖維修和新建調節閘6座,形成“以水調水、以水養水、以水保水”的連通格局。分割成無數個棋盤的魚塘的堤壩被全部挖開,還水于湖,騰退圍墾魚池達1240畝。
治漁、治污、治岸,湖水清了,蚊蠅少了,多年不見的青蝦、湖蚌、野菱也回來了。隨著水生態環境的系統改善,金湖水質由劣Ⅴ類提升到三類水質。“金湖樣本”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的高度肯定。
除金湖治理外,宜昌分行累計審批貸款22億元、投放貸款9億元,先后支持了枝江市水系連通項目、一河四湖水系連通生態治理工程項目,實現了沮漳河、瑪瑙河兩條流域和陶家湖、太平湖等四個湖泊水系連通、水體治理。
銀企共振融入四化同步
——新舊動能破與立的辯證法
興發集團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成為當地加快綠色轉型升級的主力軍。宜昌分行做好“糧草保障”,向興發集團投入重點建設基金3.76億元,投放貸款18.2億元。支持該集團從大局出發,破解化工圍江。
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產業園緊鄰長江,是推進長江大保護的主戰場。在農發行支持下,興發集團按照“流域治理,四化同步”的理念,主動推進沿江化工裝置“關轉搬”,拆除沿江裝置22套,關停2.5萬噸/年亞磷酸二甲酯裝置,拆除材料儲存罐區、煤庫及4萬噸/年草甘膦水劑生產線,并對沿江1公里范圍內的1萬噸/年草甘膦顆粒劑生產線、熱電廠等裝置實施技改搬遷。
宜昌分行投放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中長期貸款1.2億元,支持其拆除遷建沿江廠房、管架、倉庫等,在宜昌市長江沿岸新增5萬余㎡綠地。
“占全市工業產值的1/3。”宜昌市經信局總工程師直言推進長江大保護,問題不再是不要化工,而是要什么化工?在哪里搞化工?怎么搞化工?
在回答這“化工三問”中,宜昌分行支持助力當地找到了迭代路徑。
走進宜都綠色生態產業園,這個農發行支持興發集團建設的大型綜合性綠色化工產業基地換了天地。宜昌分行投放12.9億元助力宜都興發化工置換老舊超排生產裝置。通過工藝改進,在全國磷肥行業率先開發精礦脫水及膜處理等技術,解決了酸性污水回用難題,年減少取水量120萬方,引進水煤漿氣化工藝技術,年節約標準煤11.08萬噸,二氧化硫減排89.91%。
“壯士斷腕的苦,換來動能轉換的甜。”該集團負責人介紹。興發產業園創造的產值、利潤和稅收,同4年前相比,都翻了番,綠色轉型催生了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從含綠量到含金量
——三峽移民村端上金飯碗
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宜昌市分行積極支持許家沖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
雨后初霽,云霧繚繞,美不勝收,三峽特別適合產出高品質好茶。在農發行的貸款支持下,這個昔日的移民村,成立鄉村旅游開發公司,融“旅”于茶,家家戶戶通過茶園+觀光,吃上了旅游飯。農發行以綠色貸款推進該村建設污水處理配套設施和垃圾回收分類,改善人居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和生態村莊建設,許家沖成為三峽最美村莊。
5年過去了,許家沖獲得“全國旅游示范村”等8個國家級“金字招牌”,已初步形成以紅色旅游、特色餐飲、精品民宿、三峽文創等為主的綠色新業態。
像許家沖村一樣,在宜昌,在農發行綠色金融項目的鼎力支持下,越來越多邊遠鄉村紛紛發揮生態優勢、臨江優勢等,打造炙手可熱的鄉村旅游景點。一大批農旅融合發展示范點接連涌現,農村人氣逐漸旺盛,村民日子越發紅火。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
大江浩浩蕩蕩向東流,成為大自然最動人的詠唱,也承載著“一江清水東流,一庫凈水北送”的農發行擔當。(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