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億萬富豪被拐兒子將回歸原生家庭”迅速登頂微博熱搜,引發廣大網友熱議。然而,在社交平臺上,某些擁有海量用戶的平臺和眾多粉絲的博主,為了博取所謂的流量和熱度,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線,將該則新聞演化成“霸道總裁找兒子”的八卦事件,把父子分離25年的悲劇事件改造成娛樂性質的熱搜。這真的合適嗎?
網絡空間的輿論并沒有關注億萬富豪尋親背后所暴露的拐賣兒童問題,而是一味討論億萬富翁給兒子買了幾套房、幾輛車,這顯然是錯誤的輿論導向。我們必須認識到,對拐賣兒童事件進行娛樂化處理,其實就是在消解因拐賣所產生的罪惡。這件事情本身是一件讓社會公眾百感交集、讓當事人家庭痛徹心扉的故事,不適合娛樂化的講述方式,否則就會給拐賣事件當事人的感情造成嚴重傷害,也會給社會帶來錯誤的輿論導向??偟膩碚f,應該重點緊盯億萬富豪尋親背后的真相和痛點,多關注無數尋親家長的苦難處境,多關注如何打擊拐賣、防止類似悲劇不再發生,而不是肆意宣傳解克鋒億萬富翁的身份。
據統計,我國每年有上萬名兒童被拐賣,這是一個非常殘酷的現實,給無數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保護兒童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拐賣兒童事件需要全社會高度關注,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加強兒童安全教育和保護,讓被拐的孩子都找到回家的路,也讓更多的孩子不會被拐,力爭實現“天下無拐”。
政府部門要聯合公安機關,不斷完善偵查技術與手段,針對打擊拐賣兒童的人販子集團,組織開展專項行動,深入排查,在重點區域開展尋訪工作,挖掘涉拐犯罪線索,加大打擊、救援力度,及時受理群眾報警或舉報,打破集團利益鏈及產業鏈,并提高違法成本,強化震懾力度,讓更多人不敢違法犯罪。發揮家校合力,共筑安全屏障,學校要更加注重兒童安全問題,在平時學習中,加強防拐騙安全教育,提高孩子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家長應從自身出發,學會如何更好地保護孩子,并教孩子如何更好地學會自我保護,讓自己和孩子自身成為最強的保護屏障。作為一名普通人,我們也要嚴肅對待拐賣事件,正確認識拐賣行為的罪惡性質,為形成“人人喊打”的社會氛圍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億萬富豪找回丟失25年的兒子這一事件,給我們帶來了深刻思考,我們需要從這個故事中汲取教訓,重視輿論引導,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同時也加強對兒童的安全教育和保護,讓丟失孩子的悲劇不會再次發生,而這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兩江潮”網評團隊、宜都市姚家店鎮 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