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康旭陽
通訊員 潘慶芳 趙超 王夢圓
不用跑去公交公司辦理老年乘車卡,65歲及以上老人刷身份證就能免費乘公交車。極目新聞記者從湖北省交通運輸廳獲悉,湖北省宜都市率先在全國縣級市首創65歲以上城鄉居民刷身份證免費乘坐城鄉公交。
不僅是本地居民,外縣、外省65歲以上老人來宜都乘坐公交,也可享受到刷身份證免費乘車的福利。數據顯示,該市每天刷身份證免費乘車的老年人達到3500人次,占乘坐城鄉公交總人數的45%。
近日,極目新聞記者來到宜都市體驗全域公交為當地居民帶來的便利。
老年人刷身份證免費乘公交
“滴,老年卡。”
11月29日上午,在宜都市城鄉公交換乘中心,78歲老人張玉先從兜里掏出身份證,靠近501C路公交車前門的刷卡機,便傳出了“老年卡”的語音播報。

78歲老人張玉先刷身份證免費乘車
極目新聞記者和張爹爹交流時了解到,他住在松坪鎮金崗嶺村四組,在城里照顧生病住院的老伴,每天乘坐公交車往返。“城鄉公交刷身份證免費坐,太方便了!”張爹爹感嘆道。
一路上,城區幾乎每站都有和張爹爹一樣的老人,刷身份證坐車,或剛趕完早市回家、或去村里走親訪友。
72歲老人劉宏華是宜都市松宜礦區鴿子潭社區支架廠小區的退休人員,平時在城區兒子家幫著帶孫子,當日上午也坐上了501C路公交車回鎮上辦事。“公交車環境干凈整潔,遇到的司機也都是熱心人,早上送完孫子回來辦完事后,還能趕上接孫子放學。”
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提升適老化服務水平、方便老年人出行,宜都市率先在全國縣級市首創65歲以上城鄉居民刷身份證免費乘坐城鄉公交,免去了跑路辦理老年乘車卡、年年還要年檢的麻煩。
宜都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還與公安部門對接,不僅對宜都市籍65歲以上城鄉居民刷身份證免費乘坐城鄉公交,外縣、外省65歲以上老年人也可刷身份證享受免費乘車服務。
約一個小時后,極目新聞記者乘坐的501C公交車達到終點站石家灣社區。公交車駕駛員介紹,該路線全程41.2公里,設站45個,其中還經過松滋市劉家場鎮河田坪村等地,每天松滋市也有居民乘坐公交車跨市往返。
在松滋市劉家場鎮,剛滿65歲的老人劉維鳳就免費坐上了公交車跨市買菜。“松滋這邊的排骨22元1斤,宜都枝城鎮那邊的排骨只要16元1斤,我們松滋人坐車刷身份證也不要錢。”
數據顯示,每天65歲以上刷身份證的老年人3500人次左右,占乘坐城鄉公交總人數的45%。
宜都公交進村覆蓋率達80%
老年人刷身份證免費乘公交,是宜都市全域公交建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宜都市委、市政府堅持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將全域公交創建作為助力鄉村振興、落實民生實事的重要抓手。宜都市交通運輸局在深入調查研究、借鑒外地經驗和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并完善《宜都市創建全域公交縣(市)實施方案》,采取“試點先行、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城鄉居民享受與城區市民同等的公交出行服務。8月18日,宜都市邁入“全域公交”時代。
截至11月底,宜都市多方籌資,新購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60臺,已開通9個鄉鎮城鄉公交,公交進村覆蓋率達80%,與原來農村客運燃油車相比,全域公交運營線路布局更優、乘坐舒適度更高,票價降了4成以上。
受益的不僅是老年人。
今年48歲的孫海萍,是宜都華運運輸有限公司的一名城鄉公交駕駛員,負責從宜都城區到松木坪鎮的線路。“我跑客運有23年了,之前是自己承包的客車,油車油耗高,票價貴、乘客也少,一天下來拋開成本收入只有100元左右。”孫海萍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全域公交開通后她成為華運公司的一名駕駛員,“現在每趟完全不愁沒乘客,收入跟以前比也大幅提升了,扣除五險一金后,每月到手有4000多元。”
除了搭載乘客外,每輛公交車還肩負著“帶貨”的職責。
負責城區到高壩洲鎮天平山村線路的公交車駕駛員范青,每天上午10點,交接清點完要隨車攜帶的快遞后,準時發車開啟客貨郵帶貨之旅。據介紹,公交車“帶貨”不僅整合了資源、降低了運輸成本,又為農副產品銷售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奠定了基礎。
村路通暢帶動柑橘銷往全國
柑橘產業是宜都的農業支柱產業。

村民正在果園里采摘橙子
11月29日下午,在宜都市高壩洲鎮陳家崗村果園內,村民們正在采摘新鮮的紐荷爾橙。該村黨總支委員陳波向極目新聞記者介紹,村里共有761戶、2658人,家家戶戶種植柑橘,年產值400多萬噸,全域公交開通后農戶的銷路拓寬了,自己就能坐公交車去城里賣,還能夠賣到更好的價錢。

乘坐公交車進城賣橙子
“農戶坐公交車進城的銷量達總銷量的20%,還有30%是通過電商平臺賣出去的。”陳波介紹,村里現在道路暢通,寄遞快遞方便快速,省內次日就能達,省外一般隔日就能達,高峰期整個村每天能寄出去68000件左右的柑橘。
今年53歲的謝兵是陳家崗村村民,家里種了五六畝橙子,一年產出上十萬斤。以往對電子產品一竅不通的他,今年10月開始在抖音上自己直播帶貨了。“今年才在村里‘三農’培訓中學會的,最好的一場直播賣出去了100來箱,家里除了年邁的老人外都會直播,種的橙子完全不愁銷路。”

快遞驛站等待發貨的橙子
在高壩洲鎮大戰坡村老農婆綜合便民服務站,九月紅、紐荷爾、愛媛果凍橙等一箱箱包裝好的橙子正貼上快遞單等待發出。這里是宜都市“快遞進村”村級郵快驛站,驛站旁不遠就是大戰坡村100畝橘園直播庭院。
“農村物流體系的完善對我們影響很大。以往老百姓擔心橙子賣不出去,在家里等著打蠟廠、販子過來收,現在村里有400多戶村民都可以通過網絡自產自銷,不再有滯銷的情況。”老農婆電子商務合作社負責人肖飛告訴極目新聞記者,11月28日驛站就發貨了1000多箱橙子,按均價50元算,每天發貨價在5萬元左右,“除了偏遠地區外,全國各地都有訂單。”
宜都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宜都市城鄉公交開進了周邊點軍區、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方便更多人優質、低價、安全、舒適出行。元旦前將力爭實現100%的鄉鎮和90%的行政村通公交,并把城鄉公交65歲以上老年人刷身份證免費乘車的便民模式向城市公交推廣,打造宜都全域公交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