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深化人大代表聯絡家站點建設
三峽日報訊(通訊員王美林)“道路擴寬整修后,變得整潔了。”宜都市陸城街道車家店村四組村民看著家門口剛完工不久的農村公路,不禁喜從心來。
“天氣越來越冷,如果沒有新修建的候車亭遮風擋雨,我們老年人真不敢出門。”在江南路等公交的張大爺向老伴感慨道,言語間充滿了對候車亭項目的肯定。
近年來,宜都市人大常委會加強對代表聯絡家站點的實踐探索,從“小切口”入手,解決了一批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實事。
八月的第一個星期四,早上7點,家住枝城鎮白水港小區的張敏買完菜,就朝著接待日現場趕去。“小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大家怨言頗多,作為樓棟長,我來向人大代表反映情況。”
枝城鎮人大主席團收到意見建議后,第一時間篩選整理匯總,及時反饋給鎮政府并加強后期監督。三個月后,6個休息涼棚、3個口袋公園、貼心的集中晾曬區在白水港小區逐一完工。
為解決“代表怎樣找到履職抓手,怎樣找到群眾”“群眾怎樣找到代表,怎樣解決訴求”兩個層面四個問題,市人大常委會以代表聯絡家站點為平臺,每個月第二周星期四,全面開展“1·2·4”人大代表接待日活動,讓“有事兒找代表”在宜都成為常態。活動開展以來,設接待點642個,接待群眾來訪6100多人次,收集意見建議852條,通過現場解答、轉交辦理等方式做到件件有著落。
“原來我們小區地下室有個制衣廠,員工來來往往不僅影響居民作息,堆放的大量布料還存在安全隱患,還好我們找到代表聯絡站,問題很快得到了處理。”陸城街道地中海陽光小區居民王大明回憶道。
6月6日,宜都市市場監管局局長黃志華在參加宜都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的“四進站”活動中,有居民反映關于“地下室開設制衣廠”一事。在了解情況后,市場監管局聯合陸城街道、市應急管理局和市消防救援大隊開展了實地查看,指出了安全隱患,第一時間下達了限期整改通知書,并積極幫助制衣廠尋找新廠房。7月底,經營者張女士正式簽訂了新廠房租賃合同,市場監管等部門也對新場所進行了消防及安全生產指導。
市人大常委會創新開展以“領導干部代表帶頭進站、部門負責人問計進站、人大代表履職進站、人大監督工作進站”為內容的“四進站”活動。今年以來,市級領導干部代表進站48次,推動落實了92件民生實事;13個部門負責人進站30余次,廟崗村季節性缺水、王家畈鎮偏遠地區村民進城難等問題得到了解決;全市756名四級人大代表全部編入代表聯絡站,全年代表入站3224人次;全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工作專題詢問、全市流域綜合治理情況專項視察、全市禁毒工作情況專題調研等5項工作進站,聚焦百姓關切,增進了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