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軍
李龍清,湖北松宜救護隊有限公司救護隊隊長。28年來,他組織參與各類災害事故救援609起,解救遇險遇難人員396人,挽救生命184人,疏散被困人員375人!
在幽深密閉的礦井巷道,在危機四伏的事故現場,在命懸一線的懸崖峭壁……他帶領救援團隊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氣,以科學嚴謹的專業精神,踐行著一名應急救援人的責任與擔當,在一次次的生死逆行中,給生者以希望,給逝者以尊嚴。近日,極目新聞記者采訪了李龍清,聽他講述了28年來的一個個救援故事。
每一次逆行,都是和“死神”的擦肩
“干我們這一行,一要不怕苦,二要不怕死。”1996年,22歲的李龍清從松宜煤炭礦務局調到湖北松宜救護隊時,就把這句話刻在了心上。
垮塌的巷道內,堆滿石頭煤塊,頂上下瀉的石渣煤灰直往脖子里灌……這是李龍清帶隊參與松宜煤業公司壇子口煤礦重大冒頂事故救援的驚險一幕。
“事故發生在晚上9點左右,當我帶著隊員趕到時,得知有3名礦工被困,生死不明。”在勘察現場時,李龍清發現巷道垮塌嚴重,雜物和煤已將巷道封死,施救現場環境十分惡劣。
巷道太窄,無法用機械作業,現場調運裝備也會耽誤時間,救援多延遲一分鐘,3名被困礦工就多一分危險。怎么辦?李龍清當機立斷,提出采取小斷面支護進入巷道緊急施救,得到地面指揮部同意。
在狹小的空間里,李龍清和隊員們靠人工除障架設小支架,一點一點前移。8名隊員連續奮戰20多小時,清除渣石56車,終于打通了垮塌的巷道。發現3名被困礦工的那一刻,他們擁抱在一起喜極而泣。這一次成功施救,松宜救護隊受到國家安監總局通報表彰,也被列為礦山救援的成功案例,并收錄進授課教材。

松宜救護隊集結待命
礦山救援環境復雜、難度大、風險高,每一次出征都需要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氣,每一次救援也意味著和死神的擦肩。
秭歸縣沙鎮溪王子溝煤礦發生瓦斯突出事故,5名礦工被困。帶隊參與救援的李龍清發現,有隊員出現畏戰情緒不愿下井,李龍清拍拍隊員的肩膀,“兄弟們,別怕,跟著我。”說罷,第一個下井。下到井里后,李龍清快速拿出救援方案,安設風機、風筒,清理巷道,經過76個小時連續作戰,排放瓦斯1.1萬立方米,清理巷道100多米,清除煤炭600多噸,5名遇險礦工全部升井。
松宜救護隊副隊長楊華事后回憶:“當時礦井瓦斯濃度嚴重超限,只要稍有一點火花,就會引發爆炸,井下所有人都將無法逃生。李隊長臨危不亂,最先下井、最后出來,起到了穩定軍心、高效救援的關鍵作用。”

李龍清(右)向隊友講解救援理論
松滋市譚家洞煤礦“1·21”火災事故、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塘黃坪煤礦“8·2”瓦斯爆炸事故、松宜鐵路“3·10”內燃機車起火……28年來,在執行應急救援任務時,剛下火線又接新警,對作為一隊之長的李龍清來說是常態,他最長曾連續作戰超過100個小時。
命懸一線時,他用專業化解高風險
應急救援是高風險行業,要求救援人員具有過人的身體素質和應變處置能力。
李龍清到現在還記得,那是在他參加一次礦山救援時,他和隊友都在鉆塌方的巷道,前面爬行的隊友突然雙腿亂蹬,李龍清一激靈,扯著那名隊友的腿就往后拖,并迅速將其送到井外急救。
后經檢查發現,這名隊友空呼器供氧瓶的閥門已接近關閉狀態,“規范的做法是氧氣瓶開滿四圈再回半圈,他可能只開了半圈或者一圈,導致在爬行時閥門因摩擦關閉,供氧不足遇險。”
在李龍清看來,在應急救援中,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細節,就可能造成致命傷害。在一次礦山應急救援比武中,擔任總裁判的李龍清發現,一名全副武裝的參賽隊員才開始比賽,走路就跌跌撞撞的。感覺不對頭,李龍清趕緊跟過去觀察,就在這名隊員昏倒的一瞬間,李龍清一把扶住并拉下他的氧氣面罩……事后檢查裝備發現,這名隊員因為太緊張,賽前忘了更換二氧化碳吸收劑,差一點因為過量吸入二氧化碳窒息。
一次次經歷提醒李龍清,對突發狀況的應變處置來自平時的訓練和業務的熟練,應急救援每一個細節都關乎人命,施救人員的個人防護是重中之重。
為提高隊員的個人防護能力,李龍清毫不保留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隊員們;每次只要在單位值班,他都會親自帶領隊員完成4.5米徒手爬繩、15個引體向上、15公斤負重1000米跑等晨訓任務。
參與救援過太多各類災害事故,李龍清比誰都更懂得,“救援人員跑得再快,也比不過出事前的預防和自救”。
湖北松宜救護隊有限公司自2005年被確定為全省礦山救護培訓基地以來,李龍清參與輔導培訓學員300余期次,受訓人員達1萬余人次,深入村(社區)培訓居民群眾2萬余人次。

日常應急訓練
陣痛中轉型,他帶領救護隊涅槃重生
2017年,隨著最后兩座礦井的關閉,松宜礦區結束了百余年的煤炭開采史,依附于煤礦救援的救護隊也站到了生死存亡的重要關口。
李龍清不忍心這幫跟隨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就此解散,看準了松宜應急救護的金字招牌,放棄外地礦山企業的高薪聘請,接受了宜都市松宜礦區管委會的接管。
為實現救護隊由礦山救護向危化救護的轉型,鍛造“一專多能”的救援隊伍,2019年,松宜礦區在省市各級政府及應急管理部門支持下,投資3524萬元將松宜救護隊從松木坪鎮整體搬遷至枝城鎮。
2022年下半年,為推進宜都市化工園區標準化建設,整合應急救援力量,根據宜都市政府的要求和安排,松宜救護隊需整體遷入宜都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化工園。
在搬遷之前,不少隊員因化工園的地理位置和環境問題不愿意離開老基地,有技術骨干甚至有離職的想法。李龍清在了解了隊員的思想動態后,和他們一個個談心,并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提升隊員待遇、改善居住環境、提高伙食標準,從根本上解決了隊員的后顧之憂,穩定了軍心。
2022年12月,松宜救護隊順利遷入新基地,新基地具備體能訓練、應急備勤、救援培訓等功能,實現了從礦山救援到危化救援的成功轉型。
松宜救護隊在李龍清的帶領下,連續15年被國家應急救護指揮中心評定為二級質量標準化礦山救護隊,成為湖北省應急救援骨干及標桿隊伍,為全省應急救援提供專業培訓。救護隊已發展成為鄂西地區一支具備應急救援、安全檢測、救護培訓、物資儲備、森林防滅火的重要應急力量。

仔細檢查救援裝備
20余次受傷,最遺憾的是對家人的虧欠
“我不看現場,絕不出施救方案。”這是李龍清一直以來堅持的硬性要求。也正是因為需要事前勘察現場,他比其他隊員更多了一分危險。
“到了災害事故現場,你根本沒有時間思考怕不怕的問題!”28年來,面對每一次的生死考驗,李龍清在被問及怕不怕時,他總是這樣回答:“每耽誤一分鐘都是人命,對救援人員來說,待救人員的生命高于一切。”
在宜都尖巖河煤礦采煤工作面冒頂事故施救中,李龍清在檢查時,一根半寸長的鐵釘扎穿了防護靴。一陣劇痛過后,他像沒事兒一樣和隊友繼續投入救援。歷時8小時,李龍清和隊友終于從井下2000米處成功救出1名被困礦工。
“當時只想著救人,沒覺得疼。”當緊繃的神經放松下來,李龍清才想起踩到了釘子,鉆心的疼痛瞬間從腳掌涌上來,低頭一看鞋子早已被血水浸透。
像這樣的受傷,李龍清共經歷了20多次,手上、腿上也留下了十多處特殊的黑色傷疤,“在現場臨時包扎時,煤渣煤灰來不及清理干凈,傷口長好,煤渣也長在了肉里。”
參與應急救援28年來,最牽掛李龍清的,莫過于其家人——
7歲的小女兒最喜歡跟爸爸睡,每一次應急出征,睡醒的女兒發現爸爸不在身邊,就會吵著媽媽問爸爸去哪兒了;
李龍清出任務但凡超過一天沒回來,愛人就會打電話,問他冷不冷,需不需要給他送衣服;
遠在松木坪鎮大哥家的父母,每次看到有災難救援的報道,都會打電話,提醒他保重身體注意安全……
對父母,李龍清虧欠更多:2009年4月,患病的母親去世前一天,他因下井救援,未能趕回家見最后一面;今年11月18日凌晨3點,他接到大哥電話,父親病危想見他一面。等他趕到松木坪集鎮時,父親已經掉氣了——雙親離世時都沒能見到最疼愛的“幺兒”,這成為李龍清心里最深的遺憾。
28年來,李龍清參加了每一個春節值班值守,他對父母最大的安慰,是“每年陪父母吃一頓團年飯”。
28年應急出征,身上留下的十幾處傷疤,是他生死救援的見證,更是他勇于擔當的勛章。李龍清先后獲得湖北省安全生產培訓教師資質、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全國大中隊長資質。2023年,他被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認定為首批礦山救護隊標準化定級工作專家,被聘為湖北省第二屆安全生產專家,先后獲得“湖北省勞動模范”“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