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吳童)今年以來,宜都市高度重視財源建設工作,凝心聚力、多措并舉,全力做大實體經濟“蛋糕”,竭力夯實財源建設基礎。2023年,全市預計全年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億元,同比增收7.5億元,增長33%。
創新體制機制,構建部門聯動“新格局”。成立市財源建設領導小組和財源建設服務中心,出臺財源建設“行動方案”和“責任清單”,明確目標、任務和各部門職責。將財源建設納入全市目標管理綜合考核評價,壓實各相關單位責任。建立財源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印發《宜都市稅費共治辦法(試行)》,擬定《稅費共治實施細則》。將財源辦、稅費精誠共治辦、納稅人滿意度辦、建筑業高質量發展辦四辦合一,形成全市綜合治稅合力。
助力企業發展,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暢通企業融資渠道穩定財源,提供科創貸業務23筆8460萬元,通過“政采貸”融資業務49筆1.29億元。加大財政獎補力度哺育財源,落實組合式稅費政策8.82億元,為80家企業兌現產業發展資金5.15億元,兌現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獎補資金2025萬元。落實惠企利民政策,在全省縣市中率先開展應急轉貸紓困業務,為119家企業提供應急轉貸業務133筆,投放轉貸資金6.38億元。
加強稅費征管,激發智慧財政“新潛能”。加快推進財稅綜合信息平臺建設。將30余家市直單位的涉稅信息納入平臺,實現財稅信息共享,有效打破信息孤島,運用財稅大數據,強化稅收征管力度,堵塞稅收漏洞,有效防止稅收流失。拓寬非稅收入增收渠道,對非稅收入執收行為進行全過程監管,確保各項非稅收入管理政策落實到位。截至11月,我市政府非稅收入累計完成18.5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4億元,增長13%。
深化財政改革,拓寬財源增收“新渠道”。推進新一輪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增添鄉鎮招引項目、聚財力的動力與活力。開展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從實施重組整合、管理體制改革、治理結構改革、經營機制改革四方面入手,做強做優做大市屬國有企業。將經營性國有資產移交給市屬國有平臺公司實施經營,并積極開發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系統謀劃資產承接、運營方案,最大程度激發資產效能,挖掘國有資產增收潛力。
(責編:向姝 李華 審核:黨艷秋)